德國之旅的最後一天,雖然在Mainz睡了兩天但還未遊歷過這古城,所以在上機前的上午在這裡閒逛一會。
從前住在Mainz的民族是凱爾特人(Celts)。直到元前13年奧古斯都Augustus Caesar的繼子Nero Claudius Drusus為了守衛羅馬帝國(Roman Empire)高盧(Gallia/Gaul)一帶的領土來到此地,建立兵營Mogontiacum,但亦有研究指Mogontiacum建於更早時間。Mogontiacum一字來至凱爾特人的神Mogons/Moguns。
公元前9年羅馬軍隊在Mainz豎立了Drususstein(Drusus Stone)紀念逝世的Nero Claudius Drusus。公元89年Mainz成為羅馬帝國上日耳曼尼亞(Germania Superior)省的首府。
由四世紀開始至到七世紀,匈人Huns入侵歐洲(現今還未有證據顯示匈人>與匈奴人是同一民族)導致大量日耳曼民族(Germanic tribes)如哥德人(Goths)、汪達爾人(Vandals)、勃艮第人(Burgundians)、倫巴底人(Lombards)、法蘭克人(Franks)等與及其它民族如斯拉夫人(Slavs)向西遷移並入侵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
這次歐洲民族大遷徙(Migration Period/Barbarian Invasions)間接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Mainz亦成為法蘭克王國(Kingdom of the Franks)的一個城市。
另外這些外族其後都逐漸被基督宗教所同化(Christianisation),Mainz在這過程中位置舉足輕重。八世紀時Mainz成為大主教的駐地,Archbishop of Mainz可以說是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七位選帝侯(英語: Prince-elector/德語: Kurfurst)之中最厲害的一個,因為他同時亦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大總理(Archchancellor of the Empire),其中一位大主教Willigis甚至由於皇帝年幼攝政,實際上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真正統治者。
Mainz的教區是除了羅馬外擁有聖座(Holy See)的教區,傳統上Archbishop of Mainz被稱作Primas Germaniae,其象徵可以媲美Papal States(教廷國)的Pope(教宗/教皇)。
1792年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爆發後,革命軍隊佔領了Mainz,當時的Mainz大主教逃亡到Aschaffenburg。20位Mainz居民成立了一個雅各賓俱樂部(Jacobin Club)連同德意志的民主派人士宣布成立Republic of Mainz並希望歸屬法蘭西第一共和國(French First Republic)。但好快已經被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的軍隊圍困,18個星期後法國軍隊投降。Republic of Mainz是歷史上於德國區域內第一個民主國。但1795年法國人又再次佔領Mainz。
1814年拿破崙Napoleon戰敗,法蘭西第一帝國(French Empire/First French Empire/Napoleonic Empire)亦隨之而瓦解。Mainz被劃入黑森大公國(Hesse-Darmstadt/Grand Duchy of Hesse and by Rhine)。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後帝國分裂成很多德意志邦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成立的德意志邦聯(英語: German Confederation/德語: Deutscher Bund)將三百多國合拼成至三十九個獨立自主國家,黑森大公國就是其中之一。
又寫了一大般歷史…
一個上午當然不足夠看看這歷史古城,只能夠經過Mainz Cathedral(德語: Mainzer Dom)與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Stephan(德語: St. Stephan zu Mainz),當然又是下次兩來過。但這次德國體力之旅仍未結束,因為在返到香港後就立即上班… LoL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