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美國

陶傑 – Marketing

香港許多年輕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很令人遺憾的事。

「中國人」本來是一個不錯的品牌,譬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你如果是中國人,本來也必然是文明人,而不需要像今日大陸,不斷強調「出國旅遊文明」、「馬路開車文明」、「用廁沖廁文明」。

文明兩個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並為戰勝國,那一年中國政府的名單:總統蔣中正、行政院長宋子文、財政部長俞鴻鈞、國防部長白崇禧,如果你是中華民國國民,那一年你到倫敦旅行,穿一件樸實的西裝上衣,打領帶,穿皮鞋,在倫敦與英國民眾一起歡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一起聽邱吉爾的演說,你會感到在那一刻,你是文明世界的一份子,做一個中國人,絕對自豪。

中國人一度有靈魂。徐志摩在英國遊學,自述:「我想去康橋讀書,因為我想師從羅素。」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Marketing

陶傑 – 大宗師

李光耀是史詩級的國際政治家,人生歷盡二十世紀的激進和凶險。今日許多人,跟在另一些人的後面,稱頌李光耀治下的「經濟成就」,皆瞎子摸象。首先,他們不敢講新加坡的經濟成就從何而來。

李光耀為什麼「專制」?因為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在南洋,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的主要動力是共產黨。

李光耀是華人世界中最早認識到殖民地獨立,絕不可以由共產黨來支配的第一人。李光耀的「專制」,有強烈的道德原因:如果不「專制」,新加坡在五六十年代,早已赤化。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在冷戰時代,都一樣「專制」,不然,就淪為越南、寮國、赤柬高棉的悲慘命運。

李光耀戰後在劍橋讀經濟。劍橋是凱恩斯左翼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發源地。凱恩斯主張政府干預經濟,李光耀也認同,新加坡的家長式干預型,你認為是「專制」,但源起卻是社會主義的均富主張,李光耀的「專制」,其實很左;他一生堅定的反共,卻又相當的「右」。

李光耀又崇尚資本主義,他不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平等理想,他說過:「我只是厭惡列寧主義的共產暴力。」李光耀是一個理性、冷靜、清晰的人。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大宗師

陶傑 – 馬丁路德金

如果佔中真的是一場深遠的青年城市思想抗爭運動,那麼電影「馬丁路德金」的香港票房至少應該有一千萬。

但是沒有。這就奇怪了。人家「馬丁路德金」的電影編導也在美國向香港的年輕人致敬,不是一度滿城都論述馬丁路德金的「模式」嗎?但是也不奇怪,因為香港是個三分鐘熱度的消費之城。

電影「馬丁路德金」是絕佳的公民教育課。電影只講黑人民權牧師在一九六五年的事。看了這部戲,你就明白為什麼我說,香港左膠那一套抄襲什麼馬丁路德金的絕對行不通。

因為電影明確告訴你:馬丁路德金的抗爭環境,是白人耶教文明的大國。馬丁本身是牧師,跟隨他的黑人,不是伊斯蘭移民,也不是中國土豪貪官及其下一代。馬丁及其黑人,是完全認同美國民主自由憲法精神的美國公民。除了膚色,他們跟美國白人的價值觀和信仰都一樣。

所以馬丁路德金帶頭問:為什麼我們沒有平等的投票權?這一問,就跟美國的白人民眾講道理。

馬丁路德金的美國,至少是一個講道理的白人耶教文明社會。白人文明也講邏輯。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馬丁路德金

陶傑 – 反中是妄想

上水變身為水貨消費城,殖民地時代的村店風味沒有了,變成藥房超市城,店舖租金跟尖沙咀差不多,油鹽奶茶咖啡的物價也漸與香港的中環看齊。

換了在歐洲,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民,乘腳踏車上班,小運河縱橫,阿姆斯特丹市民絕不容許五百年的風味之城美國化,變成紐約第五大街。意大利的威尼斯,也不會讓滿街的小店變成只賣奶粉、鑽石珠寶、成藥的香港銅鑼灣。

因為阿姆斯特丹市民和威尼斯人,覺得一個「錢」字,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標。他們不要「全球一體化」,即使「一體化」帶來他們祖輩十代都想不到的金錢收益,他們以阿姆斯特丹歪斜三百年的舊房子和腳踏車為傲,以河道的貢都拉木船為樂。你告訴他們:不如將舊房子都拆掉,將落後的貢都拉換成快艇,像中國杭州的西湖,這樣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會有更高的GDP,你們可以賺更多的錢。他們會對你搖頭,說:我們不要那麼多錢。

因為他們是歐洲的白人,這就叫「文化差異」。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反中是妄想

陶傑 – 勉強無幸福

德國總理麥克萊夫人訪問日本,說德國「正視歷史」,同時也希望日本的鄰國,要就一些歷史問題達成諒解。

華文傳媒許多只報道上半,就變成德國女總理來婉轉教導日本該如何認錯。不報下半,華人就不知道,原來麥夫人也勸喻南韓和中國學會成熟一些,不要死抓住戰爭的過去沒完沒了糾纏不休。

英國與法國、法國與德國、英國與德國,歷史上都打過大仗。英法百年戰爭,英國人殺了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拿破崙侵略歐洲,英法會師滑鐵廬,英國人囚禁法國英雄拿破崙於聖海侖娜島,還下毒暗殺。普法戰爭,普魯士大勝法國,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藉梵爾賽和約宰割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更不必論。

但是這一切,不妨礙英法德三國共同成為北約組織會員,也是歐盟三大台柱,時時合作。因為三個都是成熟的國家,歷史是歷史,人民之間的一點點文化的敵意(Animosity),不會擴大為仇恨(Hatred),而且三國之間,有幽默感和包容的胸襟,其實也懂得惺惺相惜,互為欣賞。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勉強無幸福

陶傑 – 隆隆炮聲

有「港區人大代表」與愛國商人在北京提案倡導「年初一穿國服」,因為西裝是「伴隨着隆隆炮聲傳入中國的」。

所謂「伴隨着隆隆炮聲」,即是「帝國主義」用槍炮,迫你穿西裝了,所以,西裝是不道德的。

但是「西方列強」的「隆隆炮聲」,最多只是拳匪之亂、八國聯軍進入中國,像今日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一樣,拯救傳教士和中國的天主教徒免遭拳匪如今日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的屠殺。八國聯軍的「隆隆炮聲」是不是都很壞?今日都有「不同意見」。

即使西方的「隆隆炮聲」在欺負脅迫中國人,都只欺負了你一陣。今日,「隆隆炮聲」沒有了,「兩會」台上台下,人人都自願穿西裝。一百年來,伴隨「隆隆炮聲」進來的,還有西醫,那麼是否也該「倡導」每年年初一,中國人這天,一齊杯葛西醫,年初一即使在馬路上被車撞傷,或年初一在火車站遭到「疆獨份子」用刀砍傷,這天都不要送西醫院做手術,一概由中醫把脈開藥方治理?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隆隆炮聲

陶傑 – 大抹黑

大陸中央台前女記者柴靜,懷孕時醫生發現胎兒有個腫瘤,覺得是北京的空氣污染害的,出於母愛,搜集資料,拍了一齣紀錄片,控訴中國的石化企業污染大陸,危害蒼生。

柴小姐的紀錄片上網,點擊高達一億,紀錄片詳列數據,由經濟、社會、醫學,各方搜集證據,譬如,中國一年燒煤三十六億噸,北京每年增加汽車十萬輛,燃耗石油,指陳河北的懸浮毒霧,如何害死中國人。

點擊率一旦破億,共產黨急了,即刻下令全國「不准討論」。何時封片,甚至曾經黑社會威嚇的柴靜,會不會因「尋釁滋事」罪而抓起來,大家可以下注。

這齣紀錄片叫做「穹頂之下」。香港的國民教育手冊,特府本來推出「北京模式」,聲稱中國之路「文明進步」。香港學生可以看看柴片,再抬頭看看維港的天空。上通識課,或者教育小孩了解中國,准不准看這部戲呢?香港教育局,可要抬頭看看主人臉色的那層陰霾了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大抹黑

陶傑 – 羊年寓言

羊年到了。當此時世,最好的家教,是對你的子女講伊索寓言所有關於羊的故事。

伊索寓言之中,以羊和狼為主角的故事很多。譬如: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一隻狼看見了,想用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把小羊吃掉。

狼走到上游,惡狠狠告訴小羊:你喝水,弄髒了我也想喝的水。

小羊很無辜地分辯:我喝水的地方在下游,你在上游,你喝你的,下游的水從你那裏流下來,我怎弄髒了你的水呢?

狼見此說不成立,又惡狠狠說:「你去年罵過我的父親。」小羊說:「我很小,去年我還沒有出生,我怎樣罵了你父親呢?」

狼最後說:「不管上游的水你有沒有弄髒,也不管你有沒有罵過我父親,反正我餓了,我就是要吃掉你。」於是就將小羊撲殺吃掉了。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羊年寓言

陶傑 – 左膠即內奸

伊斯蘭國斬殺了日本人質,又將約旦機師置籠中燒死。這是野蠻對文明的殘酷挑戰。

黑白分明,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但是左膠有另一種扭曲的邏輯:中東的亂局,是美國製造的,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的源頭,美國的中東石油政策要負責,所以美國才是元兇。

奧巴馬、布殊、克林頓才是「戰犯」,應該去白宮緝兇。如果此一邏輯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拉崛起,因為英法帝國主義掠奪了過多的土地,梵爾賽條約,又對德國過度宰割,對德國不公平,英國和法國才是元兇。帝國主義者邱吉爾和戴高樂,應該為屠猶浩劫而終極負責。

然後左膠又告訴你:對付伊斯蘭國,要以「愛與和平」,只有「愛與和平」,才可以戰勝仇恨。

這種屁話,是左膠之神──六十年代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始創的:「黑暗不可以驅走黑暗,只有光明。仇恨不可以驅走仇恨,愛才可以。」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左膠即內奸

陶傑 – 多啦歡夢

多啦A夢的配音天王猝逝,香港人十分痛惜。

逝世的是一位配音員,是貨品的分銷人,不是原創者,香港人哀痛的是一個黃金時代。如英治時代的即時傳譯專家鄭仰平逝世了,香港也有知識份子痛惜,因為鄭先生當過戴卓爾夫人的翻譯。

喜愛多啦A夢,日本的想像力。一隻機械貓卻天生怕老鼠,多啦A夢的故事裏有「時光機」,坐上去可以挑選探訪任何時代;也有一道「隨意門」,打開可以任意去世上想去的地方。

多啦A夢的狂想,是畫給小學生看的。小孩讀書,功課繁重,神遊太虛,多啦A夢裏有一種麵包,默書的內容全塗在麵包上,吃進肚子,通通全記住。多啦A夢的大雄要做歷史人物豐臣秀吉的功課,用時光機將五百年前的豐臣秀吉接回來,親自盤問。

多啦A夢的奇想,迎合小學生想偷懶的心理。同時又增進天文地理的知識,但是又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戲劇發展:默書的魔法麵包吃得太多而肚瀉,反而一樣也記不住。豐臣秀吉回到現代,看見電視機、汽車、大廈,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結果大雄交了白卷。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多啦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