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伯特蘭.羅素

陶傑 – Marketing

香港許多年輕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很令人遺憾的事。

「中國人」本來是一個不錯的品牌,譬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你如果是中國人,本來也必然是文明人,而不需要像今日大陸,不斷強調「出國旅遊文明」、「馬路開車文明」、「用廁沖廁文明」。

文明兩個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並為戰勝國,那一年中國政府的名單:總統蔣中正、行政院長宋子文、財政部長俞鴻鈞、國防部長白崇禧,如果你是中華民國國民,那一年你到倫敦旅行,穿一件樸實的西裝上衣,打領帶,穿皮鞋,在倫敦與英國民眾一起歡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一起聽邱吉爾的演說,你會感到在那一刻,你是文明世界的一份子,做一個中國人,絕對自豪。

中國人一度有靈魂。徐志摩在英國遊學,自述:「我想去康橋讀書,因為我想師從羅素。」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Marketing

陶傑 – Defining

「中國人」這個名詞,引起巨大爭議,問題不在於認不認是「中國人」,而是「中國人」到底還算不算中國人。

本來,「中國人」的概念,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相連,因此,中國人原來的定義,一定與「文明」搭得上線,如果文明沒有了,「中國人」剩下法國意大利名牌包裝的一副鮑魚、紅酒、痰涎、喧嘩、法拉利組成的生理軀殼,而且這個種族,壟斷了古今「中國人」的定義時,有一個妥協的方式,是尊稱這個變種為「強國人」,而將「中國人」這個名詞之虛實,像釣魚台或尖閣列島的主權一樣,暫行擱置。

譬如,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北京(Peking),或稱北平,有一個人文的貴族:馬連良、梅蘭芳、齊白石、胡適,而且有「民國四公子」──張學良、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清室貝勒的後代溥侗,還有孫中山的兒子孫科。那時候京華,像三十年代的倫敦,有羅素、奧威爾、維珍妮亞吳爾芙、阿拉伯的勞倫斯,有許多有學問、有氣質、有品格的人,有緣可以求見,所以有一句詩,叫做「冠蓋滿京華」。這就是原來的中國。

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三十年,發生了一場什麼浩劫,你一定知道。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Defining

陶傑 – 人工智能災難

英國科學家霍金警告:不要再發展人工智能,有一天,人工智能會滅絕人類。

科學會不會吞噬人的性靈?十九世紀英國女小說家雪萊的「科學怪人」早已警告過了。英國人有足夠的哲理和智慧抗拒工具的誘惑,轉過來提防工具對人性的駕馭。

荷李活電影「二○○一年太空漫遊」,科幻小說改編,講美國太空人征伐木星,太空船的電腦忽然不再服從指令,那副電腦,名單叫HAL。為什麼是這個名字?有心人考證出來:HAL是IBM的前一個字母。六十年代末期,美國電腦公司就是IBM。所以電影和小說作者警告:再盲目崇拜科技下去,有一天,IBM會控制了美國。不是科學怪人的行政總裁,而是電腦本身,擁有了生命。

在全球網絡化的時候,文明世界轉向英國找尋答案,因為英國是哲學家的故鄉。但是哲學自從蘇格拉底之後,已經發展到極限。霍金有一次出席在劍橋大學的科學和哲學的論壇。有人提出:科技太過發達,科學怪人正在吞噬人類,我們的哲學家在哪裏?霍金說:二十世紀最後一位大哲學家是誰?是維根斯坦,維根斯坦只懂得語意分析。不錯,他對語意心理學和哲學的貢獻很偉大,但維根斯坦明白什麼是宇宙黑洞嗎?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人工智能災難

陶傑 – 哲學君王

柏拉圖在三千年前說過,最理想的君王,是一個哲學家。也就是說,做領袖的最佳人選,是要懂得哲學,而且還活出哲學。

這句話不深奧。因為哲學家不一定是深奧的人,懂哲學的人,首先了解人性,尤其是人性的缺點和罪惡:嫉妒、貪婪、好色。哲學家不但有邏輯的思維,最重要的是他思考冷靜,對自己與生俱來的缺點,甚至罪惡的念頭,能以理性來抑制,因為他一面像高僧,看破了生死的短促,一面又有點像上帝,有澤披蒼生的慈悲。

柏拉圖的理想國領袖,與中國儒家講的「內聖外王」相似。中國人從前相信,皇帝必須是聖人。但這種期望不切實際。中國三千年,只有孟子和莊子是言行合一的聖人,連孔子也不全是,反而哲學家不必做聖人:蘇格拉底、康德、羅素,都不是聖人,但哲學家是最淡泊於私慾,最了解人性弱點,因此處事論斷,是相對最公正的人。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哲學君王

陶傑 – 點錯主教

西方的文化品牌,在遠東小農社會推銷,最重要是找對代理人。

在西方殖民史與人類學上,代理人又稱買辦,通常由本地受過教育的土著出任,因為買辦代理,必須溝通。代理人不要像中國找特首一樣亂欽點,譬如,英美煙草公司的萬寶路,要找香港代理,香港的代理人,只可以對市場說,吸煙是成功人士象徵,吸煙好有型,而不可以對市場說,吸煙危害健康。

英國聖公會,雖然是十六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因為包了二奶,進而「分裂祖國」,從不准離婚的梵蒂岡獨立拆出來的異端,五百年來因為「英國」,在香港和海外還算品牌。

但不知何故,英國人委任白人港督,從砵甸乍到肥彭,位位都上得桌面,但聖公會在香港的主教,一旦「炎黃子孫」起來,很快就出事。

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聲」,要求「做等待屠宰的羔羊」,而且要有「分析力」,遭到香港基督徒和有識之士痛罵。教會聲稱只是講道「幽默」。

我討厭政治,但喜歡邏輯常識。首先,聖經裏的耶穌──如果歷史上真有此人──就是向羅馬帝國「發聲」,才被羅馬定以「尋釁滋事」罪,判釘十字架的。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點錯主教

陶傑 – 教育產業

英國朋友問:「中國的家長都那麼崇英,將子女送來英國寄宿學校,他們那麼有錢,又有權勢,為什麼不改良中國人自己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抄足我們的一套?」

我說:「他們無法改良,因為其發跡和得權,完全靠這個不良的制度。如果改革了這個制度,譬如,像英國一樣,行議會民主,自己首先會失去財富和權勢,那時就會輪到別人上台,別人以更公正的途徑上台,就輪到別人的孩子來英國讀寄宿學校了,他們為什麼要改革?」

英國朋友說:「你的意思是:一旦有權勢,都為了自己和子女的利益,就是這樣自私嗎?」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教育產業

陶傑 – 科學怪人

英國一項調查:在網絡和iPad世代,人類的智商下降。在沒有電腦的維多利亞時代,人類反而比現在聰明。

當然,此一調查,標明「維多利亞時代」,自然以英國為中心,因此不可以誤會:一九○○年的盧旺達非洲人,比今日的土著聰明。調查結果是指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文思想家輩出,赫胥黎、達爾文、格拉士東、邱吉爾,還包括羅素,今日人才貧瘠。

英國來的朋友,聽說香港人懷念英治時代,笑說:「首相金馬倫,我們不想要,如果香港人想他來香港當總督,我們不介意轉讓。」

網絡時代,智商下降,因為這一代人不太懂得分辨和思考。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科學怪人

哲學的故事

作者: Will Durant

本書包含了各種西方哲理思想與理念,包括唯心唯物唯意志論經驗主義先驗主義宿命論自由意志等等,內容豐富但艱深,並不是哲學的入門書籍。

我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這都不太重要,對我來說閱讀其中的一個樂趣,就是當對其中一兩個哲學思想有些少領悟時,會覺得好像可以跟這些哲學家討論,好奇心會驅使你去找尋屬於你自己的哲學,就像嬰孩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作者介紹了古今中外多位影響世界的西方哲學家,已他們的生平和著作去剖析他們的哲學思想,最後作者會總結這些理念並以例子去帶出這此哲學思想可以與不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些哲學家包括:

  • 柏拉圖 Plato
  •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 巴魯赫.史賓諾莎 Baruch de Spinoza
  • 伏爾泰 Voltaire
  • 伊曼諾爾.康德 Immanuel Kant
  • 亞瑟.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 赫伯特.史賓莎 Herbert Spencer
  •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 亨利.伯格森 Henri Bergson
  • 貝內德托.克羅齊 Benedetto Croce
  • 伯特蘭.羅素 Bertrand Russell
  • 喬治.桑塔亞那 George Santayana
  •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哲學的故事

可能是因為書中覆蓋的哲學思想比較深入,我看的這個譯本感覺不太順暢,有機會買原作看看。

Reference: Wikipedia –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陶傑 – 次人和次自由

不知是誰想出「自由行」這個名詞?

「自由行」自不自由?表面看很自由。有了錢,有雙程證,就可以來香港,七天之內,隨便買 LV、愛瑪士、 Chanel,許多五星酒店,只要有空額,都可以隨便住。

但是「自由」是什麼?擁有了行動自由、購物和訂酒店的自由,飲食的自由,不是完整的「人」,除非還同時擁有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

思想自由,由大腦掌產。一個人的肢體,穿上 Prada,坐上法拉利,食道腸胃連接大腸,天天灌進魚翅、狗肉、茅台;手腕戴上伯爵鑽石錶,在 Osim按摩椅上一躺,腳伸出來,即有修甲女替你洗腳、按穴、刮死皮,這一切中國「現代化」的自由都有了,充其量,略高於畜牲,但人格不完整,又低於西方定義的人,只能稱之為「次人」(Sub-mankind)。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次人和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