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Friedrich Nietzsche

陶傑 – 大氣巴士的獄

如果梁班子是十八世紀末的波邦王朝——此一譬喻,純為方便,波邦王朝的法國,是古典主義精雅文化的豐盛期,今日的香特,當然不可類比——那麼香港的電視霸權,越來越像巴士的獄。

巴士的獄不是路易十六蓋的,但路易十六繼承了此一「品牌」。此外,攻打巴士的獄那天,發現裏面只有六名囚犯,但香港大氣電波的巴士的獄,卻是由雄厚的「慣性收視率」、亦即數以百萬計的遙控點擊建成的,所以法國的巴士的獄一日攻克,香港的那座卻不可能。

因為香港有「慣性收視率」,在法國大革命前夕,並無「慣性捱餓」、「慣性入獄」、「慣性為囚」。什麼叫「慣性」?根據巴夫洛夫對狗的實驗:搖一下手鈴,再讓狗吃一口,久而久之,狗的食慾與鈴聲掛上了號,以後狗只聽見鈴聲,就張嘴巴伸舌頭想吃,這就叫慣性。

很明顯,慣性對於狗,是生理規律,但人應該比狗高等,然而在慣性的意義之中,人不必聽鈴聲,就有了跟狗一樣的潛意慾,到底是人比狗更Sophisticated呢,還是人比狗更賤?如果尼采或者蘇格拉底復活,這是我最想請教的問題。

一個城市於電視有收視的慣性,所以電視台的霸權,與此一慣性有共生的關係。

同理,一個民族對奴役長期有順從的慣性,所以極權的壽命,亦與此一慣性地久天長。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大氣巴士的獄

Advertisement

哲學的故事

作者: Will Durant

本書包含了各種西方哲理思想與理念,包括唯心唯物唯意志論經驗主義先驗主義宿命論自由意志等等,內容豐富但艱深,並不是哲學的入門書籍。

我有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這都不太重要,對我來說閱讀其中的一個樂趣,就是當對其中一兩個哲學思想有些少領悟時,會覺得好像可以跟這些哲學家討論,好奇心會驅使你去找尋屬於你自己的哲學,就像嬰孩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作者介紹了古今中外多位影響世界的西方哲學家,已他們的生平和著作去剖析他們的哲學思想,最後作者會總結這些理念並以例子去帶出這此哲學思想可以與不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些哲學家包括:

  • 柏拉圖 Plato
  •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 巴魯赫.史賓諾莎 Baruch de Spinoza
  • 伏爾泰 Voltaire
  • 伊曼諾爾.康德 Immanuel Kant
  • 亞瑟.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 赫伯特.史賓莎 Herbert Spencer
  •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 亨利.伯格森 Henri Bergson
  • 貝內德托.克羅齊 Benedetto Croce
  • 伯特蘭.羅素 Bertrand Russell
  • 喬治.桑塔亞那 George Santayana
  • 威廉.詹姆士 William James
  •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哲學的故事

可能是因為書中覆蓋的哲學思想比較深入,我看的這個譯本感覺不太順暢,有機會買原作看看。

Reference: Wikipedia –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哲學的教室 改變人生的14堂課

作者: 小川仁志

其實這書比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更早看完,一直未有時間整理。
哲學其實與生活係息息相關,但很多人可能在經歷人生的時候從未想過,作者小川仁志將這些與生活不可分割的問題交給不同的哲學老師去解答,或者可以幫到你。

  • 「生與死」 by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 「夢想」 by 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理性和欲望」 by 康德 Immanuel Kant
  • 「煩惱」 by 梅洛龐蒂 Maurice Merleau-Ponty
  • 「我與他人」 by 列維納斯 Emmanuel Levinas
  • 「工作」 by 鄂蘭 Hannah Arendt
  • 「正義」 by 羅爾斯 John Rawls
  • 「戀愛」 by 柏拉圖 Plato/Plátōn
  • 「幸福」 by 阿蘭 Émile-Auguste Chartier/Alain
  • 「權力」 by 傅柯 Michel Foucault
  • 「經濟與貧窮」 by 馬克思 Karl Marx
  • 「自由」 by 沙特 Jean-Paul Sartre
  • 「人生」 by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 「哲學」 by 小川仁志 Ogawa Hit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