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be bullied into silence. Never allow yourself to be made a victim. Accept no one’s definition of your life; define yourself.
Margaret Thatcher
只擁有民主,是不夠的,多數人的選票決定,不一定能改正根深蒂固的錯誤。民主要保障自由,而自由要由幾根支柱來體現:法治、新聞自由、隸屬國家而不是政黨的軍隊。
戴卓爾夫人
埃及發生了什麼事?一知半解的懶人在嘲笑:民選的埃及總統莫西被軍事政變推翻,證明一人一票的民主失敗。
但是「民主」只是一種手段,民主的目的,是保障自由。埃及人一年多之前選出了「穆斯林兄弟會」的總統,而埃及樂蜀城──對了,就是中國遊客塗污的古蹟的那個城市──的市長,由莫西總統委任,隸屬一個伊斯蘭恐怖組織,這個組織一九九七年在樂蜀,屠殺了五十八名德國和歐洲遊客,與四名埃及人導遊。
埃及一人一票,選出了莫西,但這個總統卻是一名準恐怖份子。不是議會民主的失敗,而是這個民族的失敗。
前首相戴卓爾夫人說:「只擁有民主,是不夠的,多數人的選票決定,不一定能改正根深蒂固的錯誤。民主要保障自由,而自由要由幾根支柱來體現:法治、新聞自由、隸屬國家而不是政黨的軍隊。」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埃及變局
「包容」這個詞,近年在香港,時時受到歪曲和誤解。
「包容」不是縱容陋習、助長罪惡之風的意思。「邪惡之所以勝利,在於善良的人一事無為」──路見不平,不予干預,以「包容」的一知半解來自慰阿Q的懦弱,是很可鄙的。
什麼是「包容」(Tolerance)呢?一九八六年六月,倫敦一群作家,在市中心海德公園附近定期聚會,痛論時政。他們尤其不滿首相戴卓爾夫人的管治,商量有什麼辦法,可以用自己的寫作影響力,令戴卓爾夫人倒台。
他們成立了一個鬆散的同盟,自稱「六月二十日小組」,因為正是在一九八六年的六月二十日,決定同氣連枝,以結束戴卓爾夫人管治為目標,他們認為這將是歷史的一天──其中的典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貴族出身的德國將領史托芬堡密謀刺殺希特拉的壯舉。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正說「包容」
鐵娘子逝世,香港網絡展開辯論,追究戴卓爾夫人當年交還香港的責任。
戴夫人不想交回香港,但怡和匯豐一直迫英國解決租約。本來,中國一貫立場,從毛周開始,就是「香港前途問題由中英雙方談判解決,談判之前,維持現狀」。這句話有兩點意思:一是毛主席周總理無意與英國開戰,二是「維持現狀」符合中共利益。維持多久?中方那時講得很白:一是「長期利用,充份打算」,二是「不承認三個不平等條約」。
意思明顯不過:你英國不主動提租約,我就不會收回,一九九七年也不會。英國人講「契約精神」,但跟中國交往,必須遷就中國國情文化。面子攸關,叫你別把那層薄薄的紙戳破,你就要規矩些,大家裝作不知,千萬不要攪局。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歷史的懲罰
戴卓爾夫人豐功偉業,喜歡雞蛋挑骨頭的人,說她雖是一個出色的首相,但不是一個好母親。
但問題是,戴卓爾夫人不須要做一個好母親。中國古代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到了今天,有誰會質疑大禹是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成就大事業、為國家做事,必然有些事情要捨棄。中國人讚許「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情操,戴卓爾夫人做到了,又有什麼問題?
何況鐵娘子的家庭相當美滿,她的一對孿生子女,雖然有點平庸,兒子馬克,更不是一個老實人,滿肚子心計,喜歡開名貴跑車,但沒有憑藉母親做首相的「關係」(即中國普通話而又廣為英語世界所知的名詞:Guanxi),在倫敦市中心霸一幅地,舊房子拆掉,自任業主,命名為「大英商企中心」。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鐵娘子之家
We often went to church twice on a Sunday, as well as on other occasions during the week. We were taught there always to make up our own minds and never take the easy way of following the crowd.
Margaret Thatcher
Speech at Margaret Thatcher’s Funeral by Richard Chartres, Bishop of London
Reference: Bishop of London Speech at Margaret Thatcher’s Fun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