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倉健逝世,中國觀眾很哀慟,也不管什麼反日愛國不反日了,一起懷念「改革開放」初期,胡耀邦主政,中國從日本「引進」因電影「追捕」全國走紅的這位銀幕鐵漢。
中國電影,其實也有自己的「鐵漢」型演員:六十年代,項堃和崔嵬,以至趙丹,都是中年演員之中的鐵漢型。
中國電影有很好的訓練,受蘇聯的表演方法訓練,上一代的演員不止有戲劇修養,還有文學和美學知識,比起今日大陸年輕人狂迷的一代整容韓星,中國演員有內涵,戲演得都比只懂哭哭啼啼或睜眉怒目的韓星好。
可是有內涵和修養沒有用,沒有創作自由,中國的鐵漢型演員在「解放」後都只能演革命英雄、解放軍政委之類,中國觀眾看得厭。高倉健一登陸,中國人迷上了日本電影角色中的人性。高倉健不止將中國女觀眾渴求的男子氣概帶進來,還有一股人文的情懷。
中國電影再有「鐵漢」,也鐵不過「文革」時「無產階級專政」的鐵拳。上一代中國人都看過「小兵張嘎」(這齣戲一九六五年在香港上映,因為片名的北方話不合粵情,叫做「游擊小英雄」),導演正是演優而導的崔嵬。片中有一個共產黨游擊隊偵察員,名叫羅金保,演員張瑩,就是鐵漢形象。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鐵漢演員 →
董伯出山造王,二○一七年的特首,不論有無普選,董伯心儀松松。
由「德高望重」的「政治元老」造王,西方國家沒有,家長政治的遠東,一百年前,倒有一位,就是日本明治時代出身的西園寺公望。
像李鴻章得到曾國藩提攜,西園寺公望隨伊藤博文出身,跟恩師訪問歐洲,嚮往英國和歐洲的議會憲政。
西園寺公望雖然是貴族,卻不主張天皇獨權,他認為由眾議院多數派產生的領袖組閣最好。
西園寺公望是一位前瞻的人物,很早就警覺,萬一天皇過份神化,日本就會出問題。辛亥革命後,民國的宋教仁,也主張內閣總理制,也是受到西園寺的影響,但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孫中山早死,西園寺公望卻很長壽,他向日皇引薦了二十個日本首相。
元老造王,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須有名望,而且眼光好。西園寺自己當過兩次首相,知道文官治國,比軍人擁權好。他推薦的人,像犬養毅、高橋是清,若槻禮次郎,都是比較穩健理性的人。西園寺公望反對日本與德國納粹結盟,不贊同對美國翻臉,但一死,日本的侵略即如脫繮野馬,悲劇告終。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西園寺公望 →
中國總理訪問英國,聲稱中國在歷史上沒有向外擴張的基因。
漢人沒有對外侵略的基因,但是滿洲人和蒙古人都有。今日中國的版圖是康熙侵略回來的,康熙是中國的皇帝嗎?當然是。康熙是「中國人」嗎?問現在的中國毛左,他們也一口咬定是。
如果康熙是中國皇帝,那麼中國侵略擴張,至少是對中亞細亞有歷史可稽,怎可以講「沒有擴張基因」?在方便的時候,康熙是「中國人」,不方便的時候,康熙是滿洲韃子,中國人自己的這條「中國人」的界線,在浮沙上劃過來,又移過去,抽象而飄忽,怪不得今日香港人認同「中國人」者,越來越少。
今日台灣和香港下一代一樣對「中國人」的認同少,不是台灣有問題,也不是香港有問題,而是「中國人」的本質,由蘇俄的毛澤東經一九四九年之後不斷改造,出了大問題。
從前的中國人,不論有什麼缺點,直到清末民國,都有孔孟儒家的教化:禮義廉恥、忠孝節義,是「中國人」的八大成份,像買一瓶果汁,上面的標籤紙,展示的Ingredients:橙、維他命C、礦物質、水。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身份認同之謎 →
佔中是一件好事。美國人發明的互聯網和手機,短訊四海達通,人人發表高見,不佔中,你還不會發現,立場不同不要緊,但認識了許多年的人,你以為很了解他,原來他是如此見識。
譬如香港許多人傳來轉去的一個中國觀點:「英國人統治了香港一百五十年,從前你們沒向英國人要過民主,為什麼現在要?」
這個問題,對沒有常識的笨蛋族群,一下可以唬住,智商正常的人,打個哈哈。
「一百五十年以來,你們從來沒向英國人要過民主」──所謂「我們」,即今天的八九十後,只有二三十歲,這一代香港人,沒有一個人有一百七八十歲的壽命,即使「殖民地一百五十年香港都沒有跟英國人要過民主」,這是香港人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那幾代廢柴,他們從來沒有跟英國人要過民主。這一代香港人,跟他們的曾祖父和高祖父沒有見過面,完全是陌生人。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沒有跟英國人要過民主,他們放棄了,關我屁事?正如梁振英的母親據說是個纏小腳的山東女人,但梁振英的女兒沒有纏小腳,不妨問梁特在英國的女兒:「你阿嫲從來沒有向英國人要申請過去英國讀書,為什麼你要去英國?你阿嫲是個纏小腳的女人,纏了許多代,你為什麼要學鬼婆一樣保留一對『天足』?」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轉發無知 →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北京之旅的最後一天,今天遊覽的是故宮。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詔改由南京應天府遷都燕京順天府,燕京的皇宮就是今天的故宮,又叫紫禁城。
乘地鐵到天安門東站,出站就走兩步便可看見看天安門。從前的北京京城由外至內分為外城、內城與皇城,天安門就是皇城的南門,也就是明朝的承天之門。以下兩幅圖(改自Wikipedia)展示了內外城的各門與明清時期皇城的大門。
內外城與皇城
Continue reading 2011 – Beijing 北京之旅 @ 5 →
中國人的「愛國教育」,一向都是笑話。幼稚園課本由端午節,講到「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把「忠君」、「戀王」的情結,與「愛國」綑綁起來,走錯了第一步,以後一直錯下去。
屈原不必愛楚國,楚懷王不聽他的「忠諫」,投奔齊國也可以。像商鞅,本來是衞國人,跑到秦國去,方可施展所長。那麼商鞅是不是「不愛國」。中國式的「愛國教育」,沒有邏輯,由此可見。
以後的歷史教育,一直出問題,岳飛和文天祥,為何要為姓趙的皇帝和他的子孫效命?中國人把「家天下」,也就是「朝廷」和「國家」混淆在一起,到文天祥的「正氣歌」,成為錯誤的典範。
所以後來,中國人遇上了滿清的曾國藩,就覺得很困惑。曾國藩替滿洲人服務,本質上,比秦檜主張與女真求和,更為「漢奸」。曾國藩領兵剿洪楊匪亂,洪楊是漢人,卻毀亂中國孔孟儒家的道統,曾國藩鎮壓洪楊匪亂,是漢奸,還是維護中國文化的英雄?以中國式的思維智商,實在不可想像。
後來,他們學了馬列,又把曾國藩視為「地主資本階級的劊子手」。後來,不但滿洲的康熙雍正,締造「盛世」,成為中國電視劇英雄,還發現曾文正公的字畫也是經典。中國人哪裏有是非觀?視乎哪個獨裁者當權的喜好,人云亦云地今天「定性」這個,明天「平反」那樣。跟在後面的「知識份子」可慘了,今天「反思」這個,明天又從新「論述」那個,虛耗光陰,一生都是可憐蟲。誰有功夫跟這種人糾纏,誰也是傻瓜。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曾國藩和LV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