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變身為水貨消費城,殖民地時代的村店風味沒有了,變成藥房超市城,店舖租金跟尖沙咀差不多,油鹽奶茶咖啡的物價也漸與香港的中環看齊。
換了在歐洲,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民,乘腳踏車上班,小運河縱橫,阿姆斯特丹市民絕不容許五百年的風味之城美國化,變成紐約第五大街。意大利的威尼斯,也不會讓滿街的小店變成只賣奶粉、鑽石珠寶、成藥的香港銅鑼灣。
因為阿姆斯特丹市民和威尼斯人,覺得一個「錢」字,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標。他們不要「全球一體化」,即使「一體化」帶來他們祖輩十代都想不到的金錢收益,他們以阿姆斯特丹歪斜三百年的舊房子和腳踏車為傲,以河道的貢都拉木船為樂。你告訴他們:不如將舊房子都拆掉,將落後的貢都拉換成快艇,像中國杭州的西湖,這樣會帶來更大的「發展」,會有更高的GDP,你們可以賺更多的錢。他們會對你搖頭,說:我們不要那麼多錢。
因為他們是歐洲的白人,這就叫「文化差異」。
但中國人不同。中國人千百年經歷過由他們自己造成的飢餓、內戰、赤貧,中國人生來的「原懼」(Original Fear),是「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錢」。這個「兩不一沒有」,是十四億中國人在基因裏刻銘着的生來的恐懼,消除「兩不一沒有」,是中國人一生唯一的目的。
中國人口由農民構成,一旦擁有了一點自由,不要誤會,中國人不需要言論自由和創作自由,而是飲食和購物的自由,其中雖有極少數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的中國知識份子,認為人跟牲畜不同,人不止要溫飽,還需要情感、想像,還要追求高尚和美,但他們的觀點只是極少數。香港的自由行,以及全球每天喧嘩購物狂躁鬧機場的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主流。
所謂上水問題,確實是香港人必須重認中國的問題。水貨沒有得反,因為這是中國的自由市場。正如梁班子妄想壓抑樓價,也是做夢,因為壓抑香港樓市,如同壓抑中國。反水貨和打壓樓市,性質一樣,都是反中,而中國有十四億人口,九成八是農民,他們的口腔腸胃,以及對飢餓赤貧的原懼,就是市場經濟的全球原動力。任何人想反中,都是妄想。
陶傑
2015-03-19
Reference: 反中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