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熱爆中國,香港人看過的,沒有幾人。
如果要趕上潮流,當一齣疑似民間製作、以中國污染為控訴主題的紀錄片,突然在大陸點擊率二億,這就不止是中國的潮流,而是像南韓的「江南Style」諧趣舞蹈,還是世界關注的現象。
不論有沒有政治後台,「穹頂之下」的製作人柴靜,是個很勇敢的女人。因為即使背後有北京高層的一股派系撐腰,身為新聞工作者和知識份子,在中國這種環境,柴靜小姐在利用價值消失之後,隨時會成為政治犧牲品。
當一個國家機器最大的敵人是「真相」兩字,做一個新聞工作者,命運是悲慘的。但這一次,因為懷孕而發現嬰胎沒出生就有了腫瘤──柴靜的未來女兒本來已經很幸福,因為她在美國出生──母愛戰勝了恐懼,走訪全國,拍了這齣紀錄片。
當然,由所謂國家的層面來看,年年GDP增長,只靠兩大支柱,一樣是貪污,另一件是污染,中國的貪污帶動消費,而建設和消費又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貪污和污染又是一對孿生子,因為缺乏法治,沒有法治,也就沒有起碼的公義。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一片冰心 →
中國社會的貪污,是文化基因的問題。
既然是基因,沒得改變,也不必解釋。英國人領導時期,訓練出來的文官,即所謂AO,在英國人的訓誡之下,規行矩步,像馬戲班馴獸師的口令下的一隻會走平衡木、穿衣服的猩猩,博得滿場兒童觀眾的歡笑和掌聲。
英國人走了,AO「當家作主」,不論當了政務司司長、局長,還是什麼專員,一旦與「內地交流」,到了某種程度,毫不例外,一定會變成「貪腐份子」。
中國人嘴巴裏說反貪腐,行為之中,兩千年都貪腐,當然偶爾會有一兩個像海瑞,包拯這類,天生的不喜歡錢,但因為稀罕,所以才成為兩千年少有的偶像。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貪腐文化 →
中國的習總據說「決心反貪腐」,好像令大陸內外的「知識份子」,又覺得很振奮。
中國「反貪腐」,絕對不可能成功。理由很簡單:由文化角度,貪污歷史兩千年,連「西遊記」裏的唐三藏最後到了西天,要進門取經,連守在如來佛祖兩旁的迦葉、阿難,也伸手問唐僧索取「引見費」。貪污腐敗,在西方是罪行,在中國,一定是文化。
英國、瑞典、丹麥、加拿大,沒有貪腐,但不表示中國要模仿西方白人國家。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中國人不可能根治貪腐,正如其人民不可能改變膚色。斑馬一旦身上沒有了黑白斑紋,就不再是斑馬;中國人不再貪腐,就不再是中國人。許多香港人對中國沒有歸屬感,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有英國人留下的廉政公署,而香港在「回歸中國」之後,廉政專員湯顯明接受中國的茅台款待而竟受到審判──這是很奇怪的案子:湯專員在做一個中國官員、也是「禮尚往來」的儒家中國人絕對應份做的事,為什麼他成為一名罪犯?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理性話 →
香港之華洋雜處,不只在人種,更在想法。西方人講人權:民主是天賦的,自由是與生俱來的,個人價值是要彰顯的;東方社會,上面說什麼就算什麼,皇帝姓趙擁趙,姓朱擁朱,女真人要你留頭不留髮,三百年中國男兒就禿著前額過一生,一生默默在鳥籠般的空間過活。
這十多年的爭論,由六四鎮壓有理無理,至民生議題的hktv事件、反佔中與佔中,歸根咎底,就是英殖時代培養出的西方觀念與中國人一直潛藏著的傳統思維的角力。講個人價值、自由、公平,所以擁有西方文明觀念的那班港人,會說中共鎮壓八九民運是錯、各種打壓人民自由的行為是不義、貪污舞弊是政治制度沒有適當人民制衡之過,我有權看電視你沒理由不發牌、佔中是爭取真普選不果後的官迫民反,暗示我有權這樣公民抗命;傳統中國人則認為上面誰當老闆就對誰忠君愛國,六四後共產黨繼續做到老闆,就要聽從他,他說鎮壓帶來穩定繁榮,你就要重視這個事實,那些人命是國家發展必負代價云云、國家目前貪污腐敗,但會好起來,因為明君會來,你看看朱榕基說打貪連棺材都準備好了、現在習近平打貪力度多強,國家總會進步向光明前進!不給hktv發牌政府決策是正當的,我也不支持發牌給王維基,所以應該不發牌、佔中是要製造動亂破壞香港,國家已經給你投票,你們還想搞亂香港?!這諸般爭論,歸根結底就是一場東西觀念的對決。
Continue reading 林民中 – 寫於觀察街站後 →
農曆新年,大陸廣電總局禁止各地電視廣告有「送禮」二字,企圖遏止行賄。
送禮不一定是行賄,過年送年糕,中秋送月餅,香港的電視廣告,早在七十年代,農曆新年,也有許多糖果廣告:金杯朱古力和瑞士糖,都說一句濫調:「送禮自用,名貴大方」。
送禮本來沒有問題,令中文這個古老的「禮」字變質,禁止「送禮」的電視廣告詞彙,是這個所謂「三千年燦爛文化」的民族,出了腐爛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送禮 →
貪污受賄,確實是文化問題,而不止是罪惡。
倫敦政經學院澳洲裔教授明諾格說:英語系的國家,是全世界對貪賄最免疫的民族,因為自小的運動:欖球、板球、曲棍球,在英國的貴族寄宿學校開始玩,最注重規矩、公正,從中培養紳士(Gentleman)的品格。
加上殖民地的管治制度,從寄宿學校和牛津劍橋畢業的人,派駐海外,還維持着以上等文明自居的傲慢。因為內心對化外的歧視,他們不貪賄,是因為不屑與當地的土著文化同流。貪受小便宜,對於紳士,形同伸手行乞,這種行為,是對一個人的名譽(Honour)的羞辱。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你貪完輪到我腐 →
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會上說得較有誠意的一句話是:「要建立公眾對一個人的政治信任,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也可以在一天內公眾失去對你的信任……無論你們是否仍信任我,但千萬不要對香港制度失去信心。」
然而,他是香港的最高領導人,如要公眾不對香港制度失信心的話,只有他誠意認錯和鞠躬下台。但他顯然沒有也不打算這麼做。所以他的誠意要打個折扣,使人懷疑他不是為制度悲,而是為自己悲。
失敗很少能成為成功之母,相反,成功會成為失敗之母。許多人在成功後都會飄飄然,忘了出身,忘了過去,忘了年輕掙扎時的理想和真誠。魯迅詩:「一闊臉就變」,實在是對社會人性的精準觀察。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他的臉早已變了 →
貪腐(Corruption),對於全世界,真是一種「文化」,而不算罪行。
中國政府嘴巴叫「反腐敗」,無權無勢的中國人,也高叫「反貪污」,他們只是在做夢。
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教授、澳洲籍政治學者明諾格(Kenneth Minogue)對於貪腐,有很精闢的定論。他指出全世界只有英語國家系列──英、美、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一組──先天對貪腐有強大的免疫力,其他所有國家,包括俄國,貪腐是人類行為的常態。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專家說貪腐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