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出山造王,二○一七年的特首,不論有無普選,董伯心儀松松。
由「德高望重」的「政治元老」造王,西方國家沒有,家長政治的遠東,一百年前,倒有一位,就是日本明治時代出身的西園寺公望。
像李鴻章得到曾國藩提攜,西園寺公望隨伊藤博文出身,跟恩師訪問歐洲,嚮往英國和歐洲的議會憲政。
西園寺公望雖然是貴族,卻不主張天皇獨權,他認為由眾議院多數派產生的領袖組閣最好。
西園寺公望是一位前瞻的人物,很早就警覺,萬一天皇過份神化,日本就會出問題。辛亥革命後,民國的宋教仁,也主張內閣總理制,也是受到西園寺的影響,但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孫中山早死,西園寺公望卻很長壽,他向日皇引薦了二十個日本首相。
元老造王,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須有名望,而且眼光好。西園寺自己當過兩次首相,知道文官治國,比軍人擁權好。他推薦的人,像犬養毅、高橋是清,若槻禮次郎,都是比較穩健理性的人。西園寺公望反對日本與德國納粹結盟,不贊同對美國翻臉,但一死,日本的侵略即如脫繮野馬,悲劇告終。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西園寺公望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佔中」學運,發生在何時?
最早而最大規模的,應該是北宋的「伏闕上書」事件,為首的「學者」,是一個叫陳東的教授。
像「佔中三子」一樣,陳東領導一群太學生,曾經上書宋徽宗,要求罷誅向金國侵略不抵抗求和的宦官童貫、蔡京等六人,並稱「六賊」,宋徽宗那時還「體察民意」,將「六賊」革除,也殺了幾個,陳東上書,很有影響力,改變了皇帝的判斷,於是聲威大盛。
不久之後,金兵分兩路南侵,要宋朝割地,宋徽宗退位,欽宗繼位,想棄京逃跑。兵部尚書李綱──相當於國防部長──極力反對,主張拖延,等援軍到了再反攻。宋欽宗將李綱解職。
陳東不認識李綱,對這位主戰的高官很佩服,率領了幾百個太學生。擁到東京皇宮的宣德門外,上書請願,跪下來伏拜,要求朝廷官復李綱原職,並懲辦主降派。
幾百個學生知識份子一行動,東京的百姓大受感動,不約而同,湧到宮門前,聚集了幾萬人。集會本來很「和平」,但主降的大臣李邦彥從皇宮出來,集會的百姓看見了,紛紛追着李邦彥大罵,有的還拾起地上的瓦片石頭向李身上扔。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往事千年 →
佔中是一件好事。美國人發明的互聯網和手機,短訊四海達通,人人發表高見,不佔中,你還不會發現,立場不同不要緊,但認識了許多年的人,你以為很了解他,原來他是如此見識。
譬如香港許多人傳來轉去的一個中國觀點:「英國人統治了香港一百五十年,從前你們沒向英國人要過民主,為什麼現在要?」
這個問題,對沒有常識的笨蛋族群,一下可以唬住,智商正常的人,打個哈哈。
「一百五十年以來,你們從來沒向英國人要過民主」──所謂「我們」,即今天的八九十後,只有二三十歲,這一代香港人,沒有一個人有一百七八十歲的壽命,即使「殖民地一百五十年香港都沒有跟英國人要過民主」,這是香港人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那幾代廢柴,他們從來沒有跟英國人要過民主。這一代香港人,跟他們的曾祖父和高祖父沒有見過面,完全是陌生人。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沒有跟英國人要過民主,他們放棄了,關我屁事?正如梁振英的母親據說是個纏小腳的山東女人,但梁振英的女兒沒有纏小腳,不妨問梁特在英國的女兒:「你阿嫲從來沒有向英國人要申請過去英國讀書,為什麼你要去英國?你阿嫲是個纏小腳的女人,纏了許多代,你為什麼要學鬼婆一樣保留一對『天足』?」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轉發無知 →
英國朋友問:「中國的家長都那麼崇英,將子女送來英國寄宿學校,他們那麼有錢,又有權勢,為什麼不改良中國人自己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抄足我們的一套?」
我說:「他們無法改良,因為其發跡和得權,完全靠這個不良的制度。如果改革了這個制度,譬如,像英國一樣,行議會民主,自己首先會失去財富和權勢,那時就會輪到別人上台,別人以更公正的途徑上台,就輪到別人的孩子來英國讀寄宿學校了,他們為什麼要改革?」
英國朋友說:「你的意思是:一旦有權勢,都為了自己和子女的利益,就是這樣自私嗎?」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教育產業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