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蘋果日報

李怡 – 擺脫忍耐和趨炎附勢的中國人味道

黎子珍文匯評論真係好有趣味性,建議先看。

 
「但是有人害怕光/有人對光滿懷仇恨/因為光所發出的針芒/刺痛了他們自私的眼睛/歷史上的所有暴君/各個朝代的奸臣/一切貪婪無厭的人/為了偷竊財富、壟斷財富/千方百計想把光監禁/因為光能使人覺醒……」──艾青:《光的贊歌》

前天某香港的中共喉舌,刊登一大篇的「來論」,題目是:〈李怡沒有一點中國人的味道〉,指斥筆者星期三講孕婦潮的蘋論,並大翻筆者此前所寫文章的舊賬。論點固不值一駁,但題目倒是筆者所喜,因為筆者一世為文,所努力的方向,正是要擺脫中國人的味道。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擺脫忍耐和趨炎附勢的中國人味道

Advertisement

香港傳媒,你們在幹啥?

「福島核電站持續失控 注水降溫無效」(雅虎)
「菅直人預警:東日本全毀」(星島)「核爆一觸即發 全球告急」(蘋果)

這些新聞標題,我看大家看起來也定豪不陌生。
福島核電廠,快要爆了。對,它快要爆了。
對,它很危急,很危急,很危急,很危急。

是的,全球告急了,日本全毀,注水完全無效了。
唔… 這些大字標題,打從上星期初地震完了不久,就經已出現,直到一星期後的今天,標題沒多大分別。

但我看來,核電廠沒有所謂的「核爆」,注水並非「無效」,且未見得「全球告急」,更沒所謂的「日本全毀」。

這幾天以來,世界各地的媒體都迫切地跟進日本核危機的事態發展。CNNBBC兩大歐美傳媒亦不斷在網上更新最新狀況;不過有趣的是,近來BBCCNN所用的新聞標題,與香港傳媒完全不同,即使日本傳媒NHK也未見用上「東北の地区全恐慌」之類的字眼。 Continue reading 香港傳媒,你們在幹啥?

李怡 – 劉曉波沒有敵人,中國沒有朋友

八九年六四後,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到北京,他跟鄧小平說了一句極具智慧的話:「以前反對你們的,是你們的敵人,現在反對你們的,很多都是你們的朋友。」據說,鄧小平聽了此言,沉吟了一陣,其後提出了因應世局的 28字方針,最重要的幾句是:「善於守拙,絕不當頭,韜光養晦……」。用通俗的話來說,意思就是要「夾着尾巴做人」
 

20年過去,中國靠着當世界工廠和國富民窮政策,變得財大氣粗起來,認為有錢有軍力就可以在國際社會不再「守拙」、可以「當頭」了。許多國際政要對中國也「睇錢份上」,給足了面子,甚至對中國的專權政治加特權市場經濟的體制讚譽有加了。然而,這些國家的掌權者,說甚麼視中國為戰略夥伴,說白了就是有相互利用價值,絕不等於視中國為真正朋友。因為真正朋友必須有共同的價值標準,也就是所謂「共同的語言」。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劉曉波沒有敵人,中國沒有朋友

吳志森 – 功能組別為何惹人討厭?

這個問題不少人已經談過,論點也早已耳熟能詳。功能組別佔着立法會一半席位,對法律和政策,起着決定性作用,功能組別一天還存在,其罄竹難書的惡行,一天都不會停止。
 

中華廠商聯合會借訪京機會,向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告御狀,指功能組別在立法會的存在價值,包括可以平衡議會,功能組別的貢獻和功用,直選不能取代。並向賈慶林表明,功能組別可以優化,沒有必要取消。 Continue reading 吳志森 – 功能組別為何惹人討厭?

陳雲 – 民主就是不包容

於選舉制度而言,民主是公開爭逐的場所。政黨可以轉型,政客可以轉軚,但必須自己承擔責任,向不向選民交代因由,悉隨尊便,但不可叫選民「包容」其轉軚,或散播語言迷霧,用文辭蒙蔽民智,說民主制度的精神就是包容。
 

只有暴君或昏君才會叫人民包容。民主制度,正正就是不包容。否則民主制度與封建帝制何異?選民在盤算之後,會用選票懲罰變節的政黨或議員的。有時即使領袖有功於社稷,但由於時代不同,民眾也一樣用投票趕領袖下台。二次大戰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縱橫捭闔,言辭激昂,但戰後的和平時代,邱吉爾的功用過去了,英國選民便用選票轟他下台,避免他成為有執政期限的暴君。精於權謀韜略與密室政治的領袖,戰時或可衛國,和平時期則禍國殃民。 Continue reading 陳雲 – 民主就是不包容

陶傑 – 通識不承認

繼英國考試局後,英國的牛津華威兩大學,都悍然宣布:不承認香港特區的「通識」考試成績了。朋友看了新聞,大清早打電話來報喜。
 

「報什麼喜?」我睡眼惺忪:「英國的大學,往香港臉上吐一口沫,關我什麼事?」
「因為你閣下不久前,在有線電視,公開答過香港的通識會考卷,成績不合格。現在,英方給你平反了。」朋友在電話那一端笑嘻嘻。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通識不承認

陶傑 – 通識敗局

特區政府推行「通識教育」,慘遭前宗主英國的考試局公然歧視,只承認香港高考理化史地的學科成績,獨「通識」這一科考試,英國不予承認。洋人不承認,壞了,「通識」還讀來做什麼?本人兩年前已經鐵批:「香港的通識教育」,一定死路一條。
 

我宣判了,英國考試局執行。香港的學校和家長,就該有數了,趕快取消通識這一科,時間省下來,寧願讓小孩玩電腦遊戲,至少電腦遊戲,還可以訓練小腦條件反射,通識,卻會淪為「通蠢」。
因為據說沒有「課程範圍」,不知教什麼,怎樣出題,怎樣評分改卷。為了方便「考試」,漸漸許多懶人自作主張,把「通識」定為「時事討論」,從國際新聞、世界盃,到余曾鬥嘴、功能組別,都可列為「通識教育」。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通識敗局

梁文道 – 這也叫一代不如一代?

「一代不如一代」,這是句我們常常聽到的老話。做學問,一代不如一代,民國大師之後再無大師。寫文章,一代不如一代,周氏兄弟始終是白話文寫作的高峯。當官亦是一代不如一代,早輩的政治人物潔身自愛高瞻遠矚勤政愛民,別說去「天上人間」買醉了,他們根本忙得連廁所都沒功夫上。我最近發現,原來連打工階層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們老說以前出來打工的刻苦耐勞,你叫他怎麼幹,他就怎麼幹;如今可好,個個貪圖逸樂,有錢不存下來交首期,先拿去買新款手機再說;而且抗壓能力特別低,動不動就鬧事。
Continue reading 梁文道 – 這也叫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