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耶穌

陶傑 – 點錯主教

西方的文化品牌,在遠東小農社會推銷,最重要是找對代理人。

在西方殖民史與人類學上,代理人又稱買辦,通常由本地受過教育的土著出任,因為買辦代理,必須溝通。代理人不要像中國找特首一樣亂欽點,譬如,英美煙草公司的萬寶路,要找香港代理,香港的代理人,只可以對市場說,吸煙是成功人士象徵,吸煙好有型,而不可以對市場說,吸煙危害健康。

英國聖公會,雖然是十六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因為包了二奶,進而「分裂祖國」,從不准離婚的梵蒂岡獨立拆出來的異端,五百年來因為「英國」,在香港和海外還算品牌。

但不知何故,英國人委任白人港督,從砵甸乍到肥彭,位位都上得桌面,但聖公會在香港的主教,一旦「炎黃子孫」起來,很快就出事。

香港聖公會的主教大罵爭普選的香港人「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聲」,要求「做等待屠宰的羔羊」,而且要有「分析力」,遭到香港基督徒和有識之士痛罵。教會聲稱只是講道「幽默」。

我討厭政治,但喜歡邏輯常識。首先,聖經裏的耶穌──如果歷史上真有此人──就是向羅馬帝國「發聲」,才被羅馬定以「尋釁滋事」罪,判釘十字架的。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點錯主教

Advertisement

陶傑 – 黨性之由來

香港人英治一百五十多年,政治天真,近三十年,只將中國當做一個大巿場,而不知道深圳河以北的一大片,不止是巿場,還是一個政體強力統治着的國家。

一個一盤散沙的民族,如何能幾十年來由衣食、行動、戶口,嚴厲管治到他們的思想?靠一個極為嚴密的龐大的組織機器。

這個組織機器,要管治好一個散渙的民族,首先自己要有一套嚴格的約束力。此一組織的約束力,不止是紀律和規條,而有一套深植入血液和骨髓的意識,此一深層意識,叫做「黨性」。

天真的香港人,不明白「黨性」是什麼回事。有點知識的,會以為只是一般大企業或財團對下屬的規章要求。但「黨性」之嚴厲,遠不止於此。

因為當一個政黨在初生之時,由一股熱血理想的人,鼓吹暴力革命,推翻「壓迫者」,進而還要很激進地摧毀一個所謂「舊世界」,這個政黨須在統治者的追捕殺戮之下艱苦生存,並尋求擴大地盤。一個同志被捕了,遭到嚴刑拷打,要供出組織,如果沒有超強的黨性,在白色恐怖之下咬牙挺住,地下黨的革命就會夭折沒頂。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黨性之由來

2011 – Germany Journey Review @ 4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繼續Cologne一日遊。

參觀完兩個古龍水店鋪後便繼續在Cologne閒逛,轉眼來到離大教堂不遠的Cologne City Hall(德語: Kölner Rathaus)。羅馬帝國(Roman Empire)時期此處是下日耳曼尼亞羅馬總督(Roman Governor of Germania Inferior)的總部(Ancient Roman Praetorium)。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瓦解後法蘭克王國(Kingdom of the Franks)的墨洛溫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以此地作為王居(Regia)。到了795年Cologne的主教Hildebold成為第一位科隆大主教(Archbishop of Cologne),自此現時Cologne City Hall的地方便由貴族與猶太人居住。
Continue reading 2011 – Germany Journey Review @ 4

2011 – Germany Journey Review @ 2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到達Frankfurt是凌晨四點多,六點到達位於Mainz的旅館,安頓好後便出發到今天的遊覽地 – Trier

Mainz可以乘搭火車到Trier,中途要在Koblenz轉車。

Trier絕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有關Trier最早的歷史記載於一部別Gesta Treverorum的書,此書由聖馬提亞修道院(英語: St. Matthias’ Abbey/德語: Benediktinerabtei St. Matthias)的修士所寫關於歷史、傳說、戰爭、Trier的歷代大主教(Archbishop)與Pope(教宗/教皇)。
Continue reading 2011 – Germany Journey Review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