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秦始皇

陶傑 – 遠東的凱撒大帝

李光耀是獨裁者。批評這個人獨裁,很容易,一定對,而且一定佔據了「道德高地」。然而李光耀的獨裁,與史達林、金正恩之流不同。

許多人知道,因為新加坡立國面積太小,鄰近國家一屬伊斯蘭教,對新加坡不友善。二是共產國家:越南、柬埔寨,還有對南洋「輸出革命」、暗中顛覆的中國。

李光耀管治下的新加坡,以華人人口為主。李光耀也是華人,但他清楚認識:華人做生意計算精明,華人讀科技很聰明,但是華人不懂得政治。而且星馬華人來自閩粵中國,他們的「鄉土情懷」,感性而天真。以五十年代的華人大規模左傾、覺得毛澤東在建立天堂、紛紛「愛國」而去大陸「報效祖國」的潮流為證,華人不論有無知識,其腦筋少生了一根絃,容易受「愛國」政治煽惑而利用。

李光耀受英國精英教育,極為理性,他很清楚:如果讓政治幼稚的華人、情緒衝動的馬來人真的用選票來抉擇,新加坡會淪為赤色高棉、越南,或印尼。

李光耀的獨裁,不是貪戀權力,而是出於愛護新加坡這個他親生的兒子的一片激情。他對妻子從一而終,他有帝王一樣的專權,卻沒有包養新加坡電視台的女主播,沒有將國有資產化為貪金腐財、轉移美國。李光耀的太太從來沒有一身歐洲名牌手袋衣裝,兒女沒有開過法拉利在烏節路衝過紅燈。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遠東的凱撒大帝

Advertisement

陶傑 – 禍根

一切悲劇的源頭,是兩千二百年前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始。

什麼叫劣幣驅逐良幣?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其他六國,都比秦國文明進步。齊國是孔子的故鄉,重文學、倫理、道德,保留了周禮的華夏正統,而且工商業發達,像今日的英國。

楚國是老莊哲學的發源地,還有屈原的楚辭。楚國浪漫而精緻,像今日歐洲的法國。

至於趙國,商業也很旺盛,都城邯鄲是當時的商業中心,山西歷代的「晉商」,就是趙國傳下來的基因殘餘。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紀律訓練,也有幾分德國卑斯麥的風格。

燕、韓、魏,算是小國,卻都講點道理,不算殘忍。只有秦國,絕不崇尚仁義禮樂,而是對國民生計有直接利害的墾荒、開塞、農戰、攻伐。秦國不理會道德和人倫,只講生存功利。所謂「發展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房地產,大片拆古蹟污染田園,秦國是中國GDP迷信加軍國主義思想的源頭。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禍根

陶傑 – 中國歷史

中國的巫祭文化發源自黃河流域,春秋戰國時代,有了孔子、老子、墨子、荀子,也就是說,中國在分裂時思想最自由,人才最廣濟。

秦始皇統一六國焚書坑儒,中國文化第一次遭到嚴重的伐殺。

本來多元的思想,豐盛的靈感,可以繼續發揚,但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中國人思想和靈感的開拓,以血腥的方式,突然剎止。

但文化還沒有死亡,因為還鮮活,只是崇尚博愛的墨家從此沒有了,崇尚自然的道家走向煉丹、驅鬼、房中術的民間庸俗。蘇格拉底和釋迦牟尼那一級的思想宗師,像孟子和老莊,在中國,從此不再出現了。

留下了巨大的老本,經過兩漢,有所迴照,然後又經歷了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國的殺伐,到了唐朝,奇蹟一樣,經胡人和回教阿拉伯的外來影響,秦代之前的華夏多元文化,又喧鬧、豐潤而復興。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中國歷史

陶傑 – 身份認同之謎

中國總理訪問英國,聲稱中國在歷史上沒有向外擴張的基因。

漢人沒有對外侵略的基因,但是滿洲人和蒙古人都有。今日中國的版圖是康熙侵略回來的,康熙是中國的皇帝嗎?當然是。康熙是「中國人」嗎?問現在的中國毛左,他們也一口咬定是。

如果康熙是中國皇帝,那麼中國侵略擴張,至少是對中亞細亞有歷史可稽,怎可以講「沒有擴張基因」?在方便的時候,康熙是「中國人」,不方便的時候,康熙是滿洲韃子,中國人自己的這條「中國人」的界線,在浮沙上劃過來,又移過去,抽象而飄忽,怪不得今日香港人認同「中國人」者,越來越少。

今日台灣和香港下一代一樣對「中國人」的認同少,不是台灣有問題,也不是香港有問題,而是「中國人」的本質,由蘇俄的毛澤東經一九四九年之後不斷改造,出了大問題。

從前的中國人,不論有什麼缺點,直到清末民國,都有孔孟儒家的教化:禮義廉恥、忠孝節義,是「中國人」的八大成份,像買一瓶果汁,上面的標籤紙,展示的Ingredients:橙、維他命C、礦物質、水。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身份認同之謎

陶傑 – 到底爭什麼

台灣大學生佔領立法院,反對馬英九未經詳細審議,通過中台兩地的「服務貿易協議」。

馬英九上台,聲稱「拚經濟」。經濟當然要拚。馬英九之天真,在於不認識台海的對面:絕不只讓你獨立地「經濟」,一切都是政治。任何「經濟」,都是手段,「統一」是基本目的。

大學的國際政治課程,第一課就是「目的和手段」(End and Means):雙方,或者兩國之間,一切交往,無論是外交或用諜,和平的經貿還是戰爭侵略,這一切只是手段。最終要達到什麼目的?是我佔領你的土地,演變你的制度;或我雖不必佔領土地,就可以先影響對方人民的意識,或者以傀儡間接統治,永久佔領對方的資源,達到全面控制的目的。由秦始皇兼併六國,到美國和北約的君子協定,一切政治交往,最終都達到權力的滿足。權力是什麼?我將意志施加你之上,要你聽我的話,按我的指示來做,服從我的意志。

西方民主國家的政治,在施加意志控制的同時,不忘也講理想──身為廣告商,身為政府,我管治你,但也尊重你的基本權利;或者倒過來,政府民選,權力的意志,也體現了國民的意願。政府和公民不對立,而是公民以定期行使的選票,決定如何管治自己。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到底爭什麼

陶傑 – 南北中國

不但普通話和粵語天下本無事,但由於政治挑釁,漸成一場「南北戰爭」,在文化上,早有南北兩個中國。

梁啟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說:「長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

北方人豪邁,故言「氣概」;南方人婉柔,故曰「情懷」。中國的文化處處體現南北之差異:共產黨盤踞的先秦陝北,打仗用人海戰術,手段粗狠;國民黨主控的吳越江浙,國軍在徐蚌會戰中,看見戰場前線都是驅趕來做炮灰的百姓,不忍開槍。中國文化的粗獷,戰勝了婉柔。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北方中國的勝利。春秋的吳越,戰國的齊楚,文化比北方的秦國精緻,商貿比秦國發達。但是劣幣驅逐良幣,精緻而有修養的文化南國,最終被暴力而好戰的北國吞滅。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南北中國

陶傑 – 愛國感情評估

「國民教育」最爆笑的地方,推梁特府「建議」,學生的「愛國」,學校要「作出感情評估」。

其中包括看見「母親黃河」,學生會不會「感動」。

為什麼要認「黃河」做「母親」?據說黃河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孕育的奶汁。但香港人絕大多數是粵人,廣東離黃河十萬八千里。勉強非要認一條河來做「母親」,可以是東江、西江。香港人是喝珠江的東西江水大的,但珠江這個「母親」,沒有免費哺乳,香港人要交水費,世上哪有母親向嬰孩餵奶,還收錢的呀?所以,即使「母親」是珠江,這種母乳,且不說有工業污染,你喝着喝着,還是毫不感動。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愛國感情評估

陶傑 – 你會選擇嗎?

倫敦奧運會開幕禮──不是「倫奧開幕式」──「倫奧開幕式」,是鄰近地區的反智詞彙,在一個不知禮數為何物的社會,才把一個「禮」字悄悄自我閹割掉。

以鄰近地區的語意邏輯,既然是「開幕式」,那麼也沒有「婚禮」,應叫「婚式」;沒有「畢業禮」,應叫「畢業式」,雖然,在鄰近地區,早就取消了「葬禮」、「殯儀」等詞,他們概稱為「追悼會」。看見香港人「開幕式」、「倫奧」之類跟着亂叫,就會明白,向一個愚昧的社會洗腦,由詞彙開始,一點也不難。

特區政府的教育局長吳克儉,在「六四」時有向美國國會哀求美國人賜予美資機構香港僱員居美權的行為紀錄,他說:言論資訊自由,香港人不會使用一種教材,所以不會形成「洗腦」。

但中國人有「大一統」,行為「一體化」的基因。「倫奧開幕式」、「京奧開幕式」,香港的華文傳媒也跟着叫,日漸「統一」,像「悉尼」取代「雪梨」,「弗吉尼亞州」取代「維珍尼亞州」一樣,中國人的大腦結構,天生是這個樣子,吳克儉說「教材不止一套,可以各自選用」,是扭曲中國人思想行為的瞎話。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你會選擇嗎?

陶傑 – 閹割記憶

「國民教育」要搗破其騙局所在,很容易,問特區政府為何先把中國歷史偷偷閹割成「選修科」。

「國民」的內涵,不論優劣,是現狀,要了解本國歷史,才知道國民精神。像一條河,下游的水污染了,問題必出在上中游:是有人在河的中游洗腳,倒糞溺,還是河的上游有一家化工廠?

「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香港的下一代,已經以失憶為時尚,以不知道舊日的事為榮。特區政府偏偏把中國歷史這科藏起來,令香港的下一代更不知道過去,才好把歪曲了真相的「現狀」,硬生生塞進香港學生的腦袋,讓他們無法歸納引證,也無以全局思考。

此等的政治手段,以特區政府十五年來政務官所表達的愚昧,當然不是這伙「港英」訓練的官僚想得出來,而是有更高的幕後推手。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閹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