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歐洲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有許多,但這場仗稱得上「世界大戰」,最關鍵的原因是十九世紀末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信、內燃機、石油的開發,令生活節奏由馬車的速度轉換成汽車,社會風貌由寧靜細膩的畫筆轉為電光一瞬的攝影,全球各地的距離前所未有接近:美國的一個電報可以左右歐洲的戰事;中東殖民地、亞洲的新政權,本來天各一方,但因為一場大戰,信息交流,新技術由歐洲向全世界散播,人人有份,像東方快車穿山過海,一路接通歐亞大陸的風景,全人類共同投入,駛向現代都市文明(Urban Modernity)。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百年來,爆發過兩次世界大戰,至少三次石油危機,其中的經濟生產與能源消耗,據說超過過去一千年的總和。
戰後全世界幾乎無一例外模仿美國,大興土木,修路造橋、建摩天大樓、推動房地產,鼓吹借貸,以消費換取GDP,只要稍有頭腦的人都可以預見,此一方式不但無以為繼,在人口已高達七十億的今天更無異於飲鴆止渴,溫室效應、海洋污染,地球生態系統已經開始有災難性的變化,中國北方的霧霾,足以連北京都不再適宜居住。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大危機 →
作者: 勞倫斯.克勞斯 Lawrence M. Krauss
有冇想過你現在呼吸的一口空氣當中的其中一顆氧原子也曾出現在凱撒大帝臨死前的一口氣? 又可能出現在米高佐敦一次絕殺對手所吸的一口氣?
作者用一顆氧原子的經歷,又大霹靂敘述到智人生命的出現,一切都是化學作用與幸運女神的巧妙安排,當中經歷更過多次物種滅絕的浩劫,而劫後新的物種才能夠成功繁衍,可以說是真正的置誅死地而後生。
現在地球所擁有氧、碳、水份子等,很多都是地球成形的初期被殞石撞擊所帶來的,還有碳與氧在地球的循環,使現在大氣中有穩定的溫室氣體免得地球進入冰河時期,一切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神奇安排。
但人類的出現使到這多年的平衡出現傾斜,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到溫室效應上升,只要現在地球的氣溫再上升十度,海洋的水份大量蒸發,這些水份子與二氧化碳同樣是溫室氣體,到時的溫室效應將會一發不可收拾,這個藍色的星球將會跟鄰居金星一樣,變得乾熱與死寂。
希望活在安逸的我們都能夠對自己的生命有所反思,大自然現在給我們的一切並不是必然的。
這本書內容涵蓋物理、天文、化學、生物、地理,是一本非常廣泛的科普書籍,極力推薦給對宇宙的過去有興趣的你。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