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七年反英暴亂,因為大紫荊愛國老英雄之死,又引發一場是非之爭。
有人倡議:要「重新評價六七」,因為一九六七年的暴亂之前,「港英」治下的香港,窮人受壓迫,所以愛國同胞起來放炸彈,紅燒英國白皮猪、生劏警察黃皮狗,還是有道理。
英治時代,一九六七年的香港,確實有許多窮人。但都是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難民大舉南逃,進入香港躲避的結果,中國的內戰,自相殘殺,五十年代初,難民湧來一百萬。不久之後,偉大領袖毛主席又「大躍進」,餓死四千萬中國人,一九六二年,廣東飢民翻山越嶺,又逃來幾十萬。
英國人建公屋的速度,追不上中國蟻民逃避中國統治而用腳投票的逃跑速度,於是英國人慈悲為懷,撥出許多山頭,讓你木屋棲身。
英治時代,一九四九年之後,香港的窮人不是英國製造的,是中國人殘酷不仁的政治的自我排洩。英國自己,戰後也很窮,艾德禮的英國工黨政府要派經濟學家凱恩斯借錢,英女皇沒有錢拿來香港派,美國教會的傳教士倒是派了不少奶粉。然後就是所謂「窮人受壓迫」的真相。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暴動是非 →
香港許多年輕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很令人遺憾的事。
「中國人」本來是一個不錯的品牌,譬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你如果是中國人,本來也必然是文明人,而不需要像今日大陸,不斷強調「出國旅遊文明」、「馬路開車文明」、「用廁沖廁文明」。
文明兩個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與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並為戰勝國,那一年中國政府的名單:總統蔣中正、行政院長宋子文、財政部長俞鴻鈞、國防部長白崇禧,如果你是中華民國國民,那一年你到倫敦旅行,穿一件樸實的西裝上衣,打領帶,穿皮鞋,在倫敦與英國民眾一起歡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一起聽邱吉爾的演說,你會感到在那一刻,你是文明世界的一份子,做一個中國人,絕對自豪。
中國人一度有靈魂。徐志摩在英國遊學,自述:「我想去康橋讀書,因為我想師從羅素。」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Marketing →
香港「工運領袖」、一九六七年文革暴動執行人兼「大紫荊」得主逝世,特區政府林鄭月娥宣哀悼,指這位老人「對勞工福利有突出建樹」,引起爭議。
這位老人以「反英抗暴」成名。但是特府鬼鬼祟祟只提其「勞工福利」的「突出建樹」(有何「突出建樹」?最低工資?標準工時?公積金還是男女同工同酬,都由這位老人倡導促成?),不敢提這位老英雄一九六七年的反英愛國事蹟,正如中國評論毛澤東,只提毛澤東對十年來中國大陸風行的「湖南毛家菜」、「毛主席紅燒肉」之風行的貢獻,不提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對香港愛國老英雄的一生功業,強行閹割,難怪香港特府的政務官,長期被愛國陣營視為「港英餘孽」。
特府說要推行中國歷史教育。看見特府對我們愛國老英雄那副鬼祟閃縮的「歷史評價」,也難怪香港家長有錢的,都會像梁特和林鄭司長,明智地將子女送當年「反英抗暴」的仇恨對象──英國去讀書。
至於這位姓楊的老人,值不值得「大紫荊」?同為大紫荊勳賢的吳康民先生論定,說得比林鄭中肯:「因他文化不高,缺乏辯才,所以也不算是一位出色的工會領袖。」這樣一來,所謂「對勞工福利有突出建樹」之說,亦即刻引人發笑。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暴動英雄大紫荊 →
前特首董伯忽然公開宣佈:「反共的人不可以選特首」,遭到行政會議人員葉劉淑儀公開駁斥。葉劉嚴正指出:這條「標準」,她從沒有聽過,「並不是負責政改的中央官員的意見,是董伯個人看法,國際公約規定不可以因政見限制參選。」
葉劉的政治智慧,比董伯高。因為論「反共」,董伯的尊翁董浩雲,在一九四九年「解放」之後,其船隊還明目張膽打着青天白日的中華民國國旗。同時期在大陸,敢展示這張旗的,犯「現行反革命」罪,一定槍斃。論反共,董伯的爸爸,有案可稽。
有人說:董浩雲老先生反共,不等於兒子也反。在西方文明社會,這樣的道理成立,但是中國講出身成份,共產黨有一句話:「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因此,第一任特首讓董伯幹了,你問問今日大陸的毛左愛國人士,像戚本禹、聶元梓、毛新宇,他們會告訴你,是國家看錯了人。
李光耀一生,本質反共,董伯的政府,不是口口聲聲說要模仿李光耀嗎?李光耀如果是在棺材裏聽到阿董這句Gag,也會冷笑一聲,用英文暗罵一聲:What a load of bull-shit。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董伯說反共 →
李光耀是獨裁者。批評這個人獨裁,很容易,一定對,而且一定佔據了「道德高地」。然而李光耀的獨裁,與史達林、金正恩之流不同。
許多人知道,因為新加坡立國面積太小,鄰近國家一屬伊斯蘭教,對新加坡不友善。二是共產國家:越南、柬埔寨,還有對南洋「輸出革命」、暗中顛覆的中國。
李光耀管治下的新加坡,以華人人口為主。李光耀也是華人,但他清楚認識:華人做生意計算精明,華人讀科技很聰明,但是華人不懂得政治。而且星馬華人來自閩粵中國,他們的「鄉土情懷」,感性而天真。以五十年代的華人大規模左傾、覺得毛澤東在建立天堂、紛紛「愛國」而去大陸「報效祖國」的潮流為證,華人不論有無知識,其腦筋少生了一根絃,容易受「愛國」政治煽惑而利用。
李光耀受英國精英教育,極為理性,他很清楚:如果讓政治幼稚的華人、情緒衝動的馬來人真的用選票來抉擇,新加坡會淪為赤色高棉、越南,或印尼。
李光耀的獨裁,不是貪戀權力,而是出於愛護新加坡這個他親生的兒子的一片激情。他對妻子從一而終,他有帝王一樣的專權,卻沒有包養新加坡電視台的女主播,沒有將國有資產化為貪金腐財、轉移美國。李光耀的太太從來沒有一身歐洲名牌手袋衣裝,兒女沒有開過法拉利在烏節路衝過紅燈。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遠東的凱撒大帝 →
兩個港男合謀將其中一個的父母兇殺碎屍。一個謀殺罪名成立,另一個,因聲稱「智商不高」,被兇手好朋友利用,只判「非法處理屍體」的「中性罪行」,入獄十二個月,因為關押夠了,當庭釋放。走出法庭時,記者包圍,他和他的親人學着梁特的名句:「請給我一點空間。」
憑這句所謂Sound bite,可以判斷智商確實不高。低智商,即是較為無知了。而無知,當然就是愚蠢的同義詞了。然而無知和愚蠢,可以成為脫罪的理由嗎?
法律有所謂「無知不能是無罪的開脫藉口」(Ignorantia juris non escusat)。這位低智商者,能與他的好朋友一起肢解碎屍,而且懂得驅除屍臭,碎屍隱藏得當,可見智商跟一個法醫官相當。莊子說的庖丁解牛,境界亦不外如是。這個人還叫智商低?那麼屠房的工人,又是哪等智商?
如果低智商的人可以合謀殺人而無罪,那麼智商高的人,豈非受到歧視?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低智之惡 →
有點歷史修養,加一點點人格心理學的通識,許多現象和事件,也就解得通了。
譬如,為什麼毛澤東當權之後,那麼仇恨聲譽超羣的北京大學?因為毛澤東年輕時考不進北大。
五四時期,年輕的毛澤東對北京大學甚為嚮往。北大的名師,如宣揚自由主義的胡適和傅斯年,是毛澤東的偶像。但是,北大沒有錄取毛澤東,冠蓋滿京華,北大校園沒有人將毛澤東當做什麼人物。毛澤東連旁聽胡適的課,據中國電影「建黨偉業」披露,也被胡適以沒有學生證為由請出講堂。毛澤東只能做了北大圖書館的一個低級助理。
毛澤東的自卑,埋下種子,一九四九年當權之後,北京大學一伙學者,很天真地請「毛主席」出席紀念五四的活動,毛澤東去函,稱工作忙,冷冷拒絕。
北京大學請毛澤東題字。毛澤東題了,但一直對北大甚為冷漠,也沒有再去過參觀。他們不知道,北大當年的教授蔣夢麟,為毛澤東定的圖書館工錢,每月十七元,毛澤東視為恥辱。毛澤東後來告訴美國記者史諾:「我那時地位低微,沒有人理我。我的工作包括整理來借書的學者的名字登記,有傅斯年、羅家倫,我很想向他們請教政治和文化,但他們不會理睬一個說話有鄉音的湖南人。」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北京大學得罪了誰 →
一切悲劇的源頭,是兩千二百年前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始。
什麼叫劣幣驅逐良幣?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其他六國,都比秦國文明進步。齊國是孔子的故鄉,重文學、倫理、道德,保留了周禮的華夏正統,而且工商業發達,像今日的英國。
楚國是老莊哲學的發源地,還有屈原的楚辭。楚國浪漫而精緻,像今日歐洲的法國。
至於趙國,商業也很旺盛,都城邯鄲是當時的商業中心,山西歷代的「晉商」,就是趙國傳下來的基因殘餘。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紀律訓練,也有幾分德國卑斯麥的風格。
燕、韓、魏,算是小國,卻都講點道理,不算殘忍。只有秦國,絕不崇尚仁義禮樂,而是對國民生計有直接利害的墾荒、開塞、農戰、攻伐。秦國不理會道德和人倫,只講生存功利。所謂「發展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房地產,大片拆古蹟污染田園,秦國是中國GDP迷信加軍國主義思想的源頭。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禍根 →
首富的紅顏知己說:「李先生不適宜從政,因為他的胸襟太廣闊。」意思就是,在中國人社會,「從政」的人,皆雞肚小腸。
在文明世界,能做得大事的人,胸襟必定要廣闊。
電影「解碼遊戲」,講電腦始祖、英國數學家屠靈(Alan Turing)的生平。屠靈在劍橋畢業不久,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進了英國通訊情報中心,截查納粹德國的密碼通訊。
工作最艱險的時候,上面傳達:情報中心有蘇聯間諜將英國一些機密傳遞給共產的蘇聯。
對於英國,希特拉固然是凶惡的敵人,蘇聯一直滲透英國,史太林赤化英國的陰謀從二十年代就開始,蘇聯史太林這個敵人,一樣邪惡。情報中心不可以有蘇聯的共諜。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胸襟宏大 →
外交部檔案解密,顯示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當年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批示如果中國違約,英國會以「最強烈的態度提出交涉抗議」。
交涉和抗議,在強權的世界,只是徒勞。北韓多次襲擊南韓,爆炸客機、暗殺官員,還綁架日本人,美國譴責過,日韓也抗議交涉過,北韓的國家行為並無改變。
條約協議,信用為先,但信用、榮譽,是西方文明的價值觀,極權殊不適用。中國主辦北京奥運之前,也答應過開放新聞資訊。蘇聯和納粹德國,蘇聯和日本,也簽過「互不侵犯協定」,也都翻臉撕毀了協定。
戴卓爾夫人是世界大戰的過來人,曾經納粹興亡,自然也很了解共產黨,她不是不知道。唯英國管治香港一百五十年,以香港向中國示範了什麼叫做法治和理性的文明,英國對得起中國有餘。西方與遠東非親非故,英國殖民主義並無義務永遠做慣於自相殘殺的中國人的教師與示範單位。合法的土地租約期滿,不論中國想不想續約,英國都應該撤退。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終究無欠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