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毒奶粉事件

陶傑 – 也說愚蠢

前愛國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說,如果香港人「愚蠢」,在特首選舉中選出「對抗中央」的人,就不可以怪責中國到時的反應激烈了。

「愚蠢」是一個很強烈的字眼,「專欄作家」可以用,高官在私下跟朋友吃飯唱K時可以講,但「德高望重」,尤其一頭仿英女皇的銀髮,又時時着旗袍而「母儀天下」的前女律政司司長,比較謹慎一點好,尤其是指摘「如果香港人愚蠢」。

特別是梁愛詩女士出身「愛國陣營」,好似今日中國嬰兒喝三鹿奶粉長大一樣,梁女士是讀毛語錄長大的。毛語錄頭一句就是這樣的原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人民會不會是一個愚蠢的族群?在梁女士家族熱愛的毛主席思想體系中,用一句三流八股華文說,是「不存在這個選項」。因為毛主席又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毛主席又說:「要相信群眾,相信黨。」毛主席對中國「無產階級」,亦即「基層人士」的智商看得很高,他說「卑賤者最聰明」,反而,讀書多的人,包括讀什麼英美普通法加中國法律的,像律政司司長這等「官老爺」,毛主席說「知識越多越反動」,造反有理應該打倒。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也說愚蠢

Advertisement

陶傑 – 假話和謊言

香港的英語教育不懂得教的兩個英文字:同樣是虛假,為什麼英文裏有一個字叫Falsehood,而另一個字叫Lie?

因為Falsehood叫做「假話」,而Lie,就是「謊言」。

「假話」和「謊言」有什麼不同?在語意哲學中,當然有很大的分別。

「假話」(Falsehood),只是虛構的言詞或故事,但其中不涉任何信任的出賣。譬如:小說家之言,南宋時代有一對叫郭靖、黃蓉的夫婦,或康熙有一個少年伴侶韋小寶,他為康熙誅殺了囂臣鰲拜。

歷史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沒有。這就叫Falsehood。此外,一個辯護律師在法庭為一名殺人兇手脫罪辯護,說被告並無殺人,但是被告明明有——被告不認罪,律師替他雄辯滔滔?但律師不成為一名「說謊者」(Liar),因為以他的職業,在法庭這個環境,他的辯護即使並非真實,但他的話,只構成Falsehood,並無所謂Lying。

所以在戰爭中,在外交上,可以用諜,發放情報,惑亂軍心,這一切是戰爭行為。在敵對國之間,並無信任之背叛。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假話和謊言

陶傑 – 局長,你敢嗎?

「孔子學院」在西方拚命開,中國人自稱以孔子為宗。孔子講過一句話最重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中國人造三聚氰胺奶粉,賣給別人,以毒奶粉致富的,絕不會叫自己的兒子孫子去吃自己製的奶粉。

香港的「國民教育」也一樣:特府的班子高官,局長副局長、政治助理,向香港屯門、天水圍、觀塘的小孩推銷「國民教育」,自己的子女,全是英國寄宿學校、教會中學、國際學校。

以前所謂「港英」時代,港督、布政司、三軍司令、滙豐大班子女送進英童學校,按道理,特府班子的一眾高官,在金紫荊廣場看五星旗的時候,嘴巴一嘟嘟的唱國歌,他們的子女,應該全部是培僑、香島、漢華之勞工子弟學校才對。

但是這幫王八蛋才不。三聚氰胺一點一點地滲進去,他們製作的貨品,他們想盡辦法令自己的子女遠離。政府總部的低級保安、清潔阿嬸,特別是新移民,子女才會送培僑香島,在低下階層,愚蠢的中國人多的是,貧窮而沒有辦法把子女送英國的更多。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局長,你敢嗎?

國民教育?咪玩啦

好久沒有亦不多寫時事的文章,因為自己的墨水實在有限。

但今日好想寫,事源是不愛看報紙的我在出大恭時看到一篇名為「洗腦?咪玩啦」的社論,我覺得可以用來作一個例子去了解邏輯推理是什麼一會事,沒有邏輯推理,便沒有討論的價值。

 

首先引述「洗腦?咪玩啦」這篇文章的開首的內容:

「習慣性質疑証」已成反對派喉舌慣用的伎倆,總之,只要新政府有甚麼新政策,未經深入調查,甚至未看要綱要,就必先擘大喉嚨,質疑其「陰謀」,像德育及國民教育,儘管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撰文,表明「中國模式」並非一成不變,而國情亦容許兼容不同意見,培養獨立自主學生……

然而,反對派喉舌硬要炒作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 — 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觀念經常隨時代潮流而轉變,真要「洗腦」,談可容易!

我不知道醫學上有沒有「習慣性質疑証」,但以上內容絕對稱不上有任何討論價值,因為那位作家所稱呼的“反對派”己經主觀地被標明為逢政府必反,這些“反對派”只有「伎倆」,沒有理據。在此情況下,基本上沒有討論的空間和必要。

我在討論的技巧 @ 1提及過,討論時要留意自己主觀的情感,非理性地標籤別人只會阻礙討論的空間。上述作家說“反對派”德育及國民教育炒作為「洗腦教育」,他又可嘗不是將“反對派”炒作為「習慣性質疑証」呢?這不是討論而是嗌交。
Continue reading 國民教育?咪玩啦

李怡 – 擺脫忍耐和趨炎附勢的中國人味道

黎子珍文匯評論真係好有趣味性,建議先看。

 
「但是有人害怕光/有人對光滿懷仇恨/因為光所發出的針芒/刺痛了他們自私的眼睛/歷史上的所有暴君/各個朝代的奸臣/一切貪婪無厭的人/為了偷竊財富、壟斷財富/千方百計想把光監禁/因為光能使人覺醒……」──艾青:《光的贊歌》

前天某香港的中共喉舌,刊登一大篇的「來論」,題目是:〈李怡沒有一點中國人的味道〉,指斥筆者星期三講孕婦潮的蘋論,並大翻筆者此前所寫文章的舊賬。論點固不值一駁,但題目倒是筆者所喜,因為筆者一世為文,所努力的方向,正是要擺脫中國人的味道。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擺脫忍耐和趨炎附勢的中國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