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出生的伊斯蘭「聖戰約翰」身份曝光:原來全家二十年前從科威特移民來,一直沒有工作過,住在倫敦市中心價值一百四十萬鎊的大公寓,每月由政府交租。一家領取綜援每年共四萬鎊。英國輿論也顧不得「種族歧視」了,每日郵報嚴正指出這一家人是新移民寄生蟲。
政府資助的人權組織,一個少數族裔的行政人說,「聖戰約翰」本來是個陽光燦爛的大好青年,但在中學時代備受白人主流學生排擠,只能跟幾個伊斯蘭族裔的同學「聚集生活」(Ghettoised),心理受壓抑,才向世界報復的,所以他是受害人。
以左膠這樣的「演繹」,全世界的唐人街,外國的大學從劍橋哈佛到野雞學院,都有「中國學生會」,他們也與白人和世界主流格格不入,聚居說中文,包餃子,在宿舍上網「強國論壇」,這些自我Ghettoised的中國人圈子,必有以斬首為樂的恐怖份子在孕育之中。
西方的左膠,將恐怖份子列為「弱勢族群」,雖然香港有許多崇洋的跟屁精,但當一個「操普通話的中國籍男子」打劫錶店,向一個香港售貨員當胸轟了一鎗,香港的華文傳媒,左一句「冷血兇徒」,右一聲「劫匪」,似又忘記了左膠標榜的人權。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左膠幫你反思 →
香港人示威,舉英治時代的龍獅旗,英國的「每日郵報」刊登照片,引起許多英國網民幽默的支持,聲稱「歡迎香港重回英國版圖」,有的也對英國殖民主義「高度肯定」。
百分之九十九網民的評論,一看就知道是以英文為母語的本地人寫的,像這一條:「世界上後悔沒有英國管治的國家滿坑滿谷。他們當初趕走英國,都沒想到跟着來的是什麼」(There are loads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ho regret not having British rule now. They were so keen to dump us, they couldn’t see what was coming.)
可以判斷,這句英文出自以英語為母語的英國人之手,因為loads of countries,這樣的講法很地道。中國人的英語教科書,只機械地教many,a lot of,plenty of之類,loads of,是很本土的說法,而且countries之後,用的是who而不是which,也可以判斷是年輕一點的人。
但五毛黨是中國的特產。西方國家也有不少的五毛中國人,他們在英美讀書、謀生,思想紅彤彤,還留在他們的祖國。「每日郵報」這條新聞,有沒有中國五毛黨呢?憑英文的文法,以及Chinglish的「風格」,就可以找到。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純粹論英文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