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亦不多寫時事的文章,因為自己的墨水實在有限。
但今日好想寫,事源是不愛看報紙的我在出大恭時看到一篇名為「洗腦?咪玩啦」的社論,我覺得可以用來作一個例子去了解邏輯推理是什麼一會事,沒有邏輯推理,便沒有討論的價值。
首先引述「洗腦?咪玩啦」這篇文章的開首的內容:
「習慣性質疑証」已成反對派喉舌慣用的伎倆,總之,只要新政府有甚麼新政策,未經深入調查,甚至未看要綱要,就必先擘大喉嚨,質疑其「陰謀」,像德育及國民教育,儘管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撰文,表明「中國模式」並非一成不變,而國情亦容許兼容不同意見,培養獨立自主學生……
然而,反對派喉舌硬要炒作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 — 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觀念經常隨時代潮流而轉變,真要「洗腦」,談可容易!
我不知道醫學上有沒有「習慣性質疑証」,但以上內容絕對稱不上有任何討論價值,因為那位作家所稱呼的“反對派”己經主觀地被標明為逢政府必反,這些“反對派”只有「伎倆」,沒有理據。在此情況下,基本上沒有討論的空間和必要。
我在討論的技巧 @ 1提及過,討論時要留意自己主觀的情感,非理性地標籤別人只會阻礙討論的空間。上述作家說“反對派”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炒作為「洗腦教育」,他又可嘗不是將“反對派”炒作為「習慣性質疑証」呢?這不是討論而是嗌交。
Continue reading 國民教育?咪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