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教育制度

陶傑 – 文化交流

英國朋友過港,數落祖家經濟不景,缺乏領袖人才,要向中國吸資金,變賣還笑嘻嘻,說英國沒落了。

「這句話你們自從戰後,講了七十年,但是來到遠東,你看,中國的父母用他們子女的腳來投票,」我匯報:「據統計,今年英國寄宿學校,有香港中小學生六千人;來自中國大陸,也有四千人。」

英國朋友嚇了一跳,心中盤算:以頭一百家名牌計算,中港小留學生共一萬,每家寄宿學校,平均一百人。

許多寄宿學校很小,才五六百學生,一百個華裔,等於五分之一,我警告:「請你們注意一下配額,千萬不要學香港的女政務司司長,說收納新移民,沒有上限。五分一的華人學生,在學校,一定要鐵腕管理,嚴禁說中國話,不然,好好的寄宿學校,就會變成唐人街。」

「這個問題,將會有點敏感,」英國人很鬼,講話不興露骨。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文化交流

Advertisement

陶傑 – 用子女的腳投票

梁班子上台未滿頭七,除了僭建風波、發展局長換人、五司十四局幾乎無疾而終,還引發一個「國民教育」的計時炸彈。

「國民教育」雖是「前朝」的曾孫政權「擊鼓傳花」、「無縫交接」,傳遞給梁特首,梁特硬着頭皮,必然已向上面拍胸口,一定能搞定。但九萬人大遊行之後,終於發覺事態嚴重,聲明:「國民教育醞釀了十多年,不是本屆政府才強行推出。」又一次為自己撇清責任了。

但是,雖然說得沒錯,「過去十多年」,梁先生是行政會議召集人,也是阿董的頭號心腹。「國民教育」的長期醞釀,梁特必然也有極大貢獻。當年精英的政治家曾蔭權、「港英」老油條孫明揚展現了極為高超的政治藝術,在施政報告一拖再拉,初說「推行」、又講「深化」,一味只付託空言,沒有什麼行動,撥出公帑任由極左分子申領,寫成連曾蔭權自己看了也心中暗笑的國民教育手冊,慶幸自己的兒子一早送了去英國,重九登高,避卻了這等「中國模式」的謊言教育。等到「孫公」身患重疾,「洗肚」洗得七七八八,還故意省悟「仲有些手尾未做完」。所謂手尾,原來如此。

吳和梁振英在政治血緣上,與國民教育是捆綁為一體的。你若說這是「爛攤子」,一臉的嫌棄神情,不就是臉色和眼神間接告訴香港市民,這套「國民教育」絕不是好東西?如果吳克儉敢說:「社會多數市民是接受國民教育的。」那就不要怕,根本沒有「危機」,維持行政主導,強勢推行好了,以此為試點,年底再出廿三條,豈不連消帶打,買一送一,一齊完成任務?

特區的教育制度,爛在裡面,梁班子和其他中環精英不是不知道。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不就是早就宣布撥地擴建「國際學校」了嗎?特區的本地教育,是為無權無勢、移民無路的本地賤民而設的。精英權貴早就用他們的子女的十隻腳趾和一對腳板,安安穩穩投了票。不然每年暑假,蘭桂坊的酒吧充斥乘商務客位回港「度假」的黃皮假鬼仔、假鬼妹,哪會如此好生意?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用子女的腳投票

健吾 – 我仍相信有對錯

一個拜金、善忘與不懂得吸取歷史教訓的民族,註定一世為奴。

 

我仍相信有對錯

可是,我們仍然有權選擇相信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嗎?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曾經做過一個小研究。研究說,這十年內,香港的教育改革項目大大中中小小超過二、三百個:校本評核、推動閱讀、母語教學、校外評估、課程改革、水平參照、語文發展評估、學科改革、全人發展、國民教育、德育培訓……這些四字詞,充塞了老師的時間表。無線電視的新聞節目,也曾經請一位校長把他們強制進行的改革項目的英文縮寫,寫在黑板上。卡啪卡啪,這這那那,列滿整個黑板。

對教育問題,我是由心的揪心的。在公開考試中跑出,是除了中六合彩或三T、在畢菲特買中石油之前入市、加入娛樂圈、被有錢爸爸包養以外,一種最常用的「上進」方法。應付公開考試的責任,就成為了學校的重要包袱。

政府決定把「母語教學」這大劫,就像八萬五一樣輕輕的帶過。也真夠黑色幽默。教育,是人生的作業。教育改革,是以人作為白老鼠的實驗。評核一個教育改革成功和失敗,只有兩個常用的衡工量值方法。一是僱主是否滿意:英語程度、中文程度、全球見識、常識、紀律、責任心云云。我見過英語程度比我差,中文比我的爛中文更爛的上司,月薪比我高四五倍,也念茲在茲的說這一代的大學生太差。我也見過不少每天只想股票、女人和深圳按摩場的上司,說這一代的大學生不夠視野。畢竟,上一代評核這一代,上一代不會說這一代用電腦、找慾照快狠準這些能力。大學生很爛,就是他們的結論。甚至,令我有理由相信他們是出口術,極力痛陳這一代大學生的不濟,實質害怕我們這一代的能力。
Continue reading 健吾 – 我仍相信有對錯

李怡 – 黨人治國之路

上週論壇刊出大陸學者焦國標文章,說一個朋友的小女兒剛移民美國,入讀當地小學二年級,一到那兒就收到地方警察局寄給她的禮物,這是警察局的慣例,轄區內一有新移民兒童,就派送一份禮物表示歡迎。反觀中國,孩子換個區入學就叫你脫層皮。

內地網上流行一段傳聞是大陸「海派清口」演員周立波的話,其中說到:

  • 美國護照寫着:「不管你身處何方,美國政府都是你強大的後盾」。
  • 在中國護照中寫着:「請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並尊重那裏的風俗習慣。」
  • 美國說:出去了有人欺負你,政府為你出頭!
  • 中國說:出去了老實點,少給老子惹麻煩!
  • 美國總統說過,我們不知道哪輛校車裏的孩子將來會是美國的總統。所以校車安全性是最高關注。
  • 中國領導人知道,不論哪輛校車裏的孩子都不會是中國將來的主席。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黨人治國之路

一直在進步的社會與民族

日本經濟自九十年代資產泡沫爆破後,一直處於長期底迷狀態,失業率只向上不向下,東京樓價高企,貧富差距擴大,中產消失(大前研一所講的M型社會)。

那這二十年,日本政府到底做過什麼?為何冇人可以帶領日本走出這長久的經濟困局?

其實好簡單,叫他們學習香港的高官,開放日本市場,吸引內地人到日本投資,要幾多有幾多,唔駛炒樓,剩係賣不會食到生腎結石的奶粉,我肯定日本GDP最少都漲一兩個巴仙。 Continue reading 一直在進步的社會與民族

教育,應該是這樣

教育的題材,百談不厭,一來身處其中,二來眼見數以十萬計青年人在受著蹂躪,難忍而不撰。批評香港教育的話都說得太多,大家心知肚明,然今天談教育,小的卻不旨在抨本土教育,卻想向人介紹一個外國的典範,有了如此比較,希望對教育的真諦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為何教育那麼重要? Continue reading 教育,應該是這樣

謝志峰轟港教育 不想女兒變燒賣

每個星期天,《城市論壇 》主持謝志峰都站在維園 最前線,當上公正專業的角色,讓台下的一群阿哥、阿伯輪流發言,表達意見。

離開維園,回復了爸爸的身分,他不期然變身維園阿叔,向香港的教育制度發炮。

「香港的教育制度,不論學生是什麼材料,不論他是海鮮,還是其他,都要『啤』一粒燒賣出來。」

「香港的教育制度,要孩子天天吃鮑參翅肚,永遠沒有空閒,逼得太緊,跟富士康 差不多。」感同身受,只因女兒曾是這個制度下的一粒燒賣。爸爸唯一可做的,就是出盡全力,咬緊牙關,付錢讓女兒接受一套西方教育,避免她成為高溫蒸籠內的一粒沒有個性的燒賣。
  Continue reading 謝志峰轟港教育 不想女兒變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