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希臘

陶傑 – 邏輯訓練

中國人的思維裏沒有邏輯學這回事,因為邏輯是希臘的西方文化。

有一位香港朋友L最近去日本旅行,出於對新聞和社會的好奇,他去了東京的靖國神社,並且在靖國神社的殿前拍照,以誌曾到此一遊。我問他:「你會不會將這張照片上載大陸的微博?」L答:「我不敢,因會引來中國的愛國五毛圍剿,說我學安倍一樣參拜靖國神社,罵我是漢奸。」

我笑嘻嘻說:「但是你去靖國神社,只是參觀,你沒有『參拜』的動機,也無此資格。你只是去考察,甚至你可以遷就大陸五毛,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是深入敵後,偵察形勢。」L答:「中國人不會相信。」

我答:「但你去一個地方,帶一種什麼心情和動機,只有你一個人知道。你說去考察,就是考察,你有用iPhone到處拍照的習慣,因此也拍照以誌此一考察之旅,是很客觀,中立,超然的行為,你沒有犯謀殺案,因此不須陪審團,你的動機,為什麼要由別人來判斷?」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邏輯訓練

Advertisement

李怡 – 再論「支持梁振英依法施政」的騙局

習近平早兩天接見梁振英時說,中共18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依法治國,對香港有深遠意義。梁振英則主動提起佔領運動,指佔中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大型群眾事件」,對法治造成嚴重衝擊。昨天,林鄭月娥就法院對佔領街道的禁制令表示,警方將在短時間內採取拘捕行動。又稱法治是本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港府會致力維護及捍衞法治。看來梁政權正密謀以法庭禁制令為工具,標舉清場是維護法治的行為,貫徹中共交代的「依法治港」。

筆者繼前一篇「蘋論」探討「支持梁振英依法治港」後,今天再嘗試進一步論述這話題,並介紹「法治」(rule of law)「法制」(rule by law)的分野。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公元前350年就提出法治的觀念,說「法律應當統治」,「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現代文明國家的法治強調三權分立,認為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三大部門:公正獨立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公正獨立的司法以正義女神為象徵,她的雙眼被蒙住象徵只認法不認人的法律下的平等,手持天平代表在法律之下人們利益間的平衡,而劍則指理性在法律中的力量,以及國家執行法律的能力。民主的立法,意味着法律的訂立須依從人民意願。負責的行政則表示政府的行為必須是法律許可的,不能凌駕法律。17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John Locke提出經典的法治原則: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個人可以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禁止;但政府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法律許可。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再論「支持梁振英依法施政」的騙局

Greek Mythology

2008年在Sounion買的書,現在才把它看完,最近比較空閒呢。 =D

希臘神話的流傳除了依靠幾本史詩如荷馬(Homer)《伊利亞德》《Iliad》《奧德賽》《Odyssey》赫西俄德(Hesiod)《工作與時日》《Works and Days》《神譜》《Theogony》之外,其餘的都是靠希臘人口述傳承。

這本書整合了各方面的資料,將希臘神話的世界觀勾劃出來,由天地初開到各英雄的事績,特別是Theseus與Herakles的歷險,另外亦有包括那些名不經傳的人物,在書中都可以找到有關他們的故事,再配合古希臘的考古文物圖片,所有神話迷都不可錯過。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作者: John Hirst

超讚的一部書,如果當年讀 History 可以用它作教科書,一定更有興趣讀下去。=P

古希臘羅馬學術羅馬基督教會日耳曼民族為中心,帶出中世紀(476AD – 1400AD)後在歐洲所發生的各個改變歐洲和全世界的變革與運動。

  • 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 十六世紀的宗教革命 Protestant Reformation
  • 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 Scientific Revolution
  • 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 Age of Enlightenment
  • 十八至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 Romanticism

隨此之外,仲學到羅馬的共和體制國會與國王的權力制衡英國的長弓兵(我想起AOE XD)歐洲的語言系統法國大革命等等,總之好好睇啦。

陶傑 – 左腦問題

中國人有理財的計算基因,炒股票和金融,比黑人、南洋的馬來人、賓佬,賺錢的才華優越許多,所以華人去到非洲和南洋,即小學剛畢業,都容易成為富翁。
數字管理的天才掌於左腦,但偏偏中國文化沒有邏輯學這科,精於做生意,不等同能像歐洲人一樣,有開發議會民主的天賦。

因為民主要有很精密的理性思辨能力,像古希臘人一樣,生活悠閒的時候,清議哲學、社會、生死問題。如果只喜愛拚命工作,以為勤勞,酷愛賺錢、飲食、掃名牌,就只能出產廉價勞工與家族生意的富豪老闆,沒有哲學家。

民主是要有點哲學基礎的,哲理從思辨中來。這卻是中國人的弱項──譬如:「如果六四不果斷鎮壓,就沒有後來的經濟成就」,這種偽命題,很多中國的弱智人士都相信。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左腦問題

討論的技巧 @ 1

討論可以啟發思考,驗證自己的論點,從而找出更好的觀點好讓自己面對抉擇時作出恰當的決定。

古希臘文化的偉大,有賴於蘇格拉底式的討論,不單止孕育新思維、新思想,更引導人類判別善與惡,深深影響整個文化的各個階層,並伸展到歐洲不同地方。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善與惡不是單單的善良與邪惡,善代表所有有益、好的東西,惡是指有害、不好的。我在這裡所講的討論是善惡的討論,也就是古希臘先哲所討論的對象。

討論可以很容易發生,但有結果的討論卻不常見。這是因為不是有兩把口,會發聲就可以討論。

討論完各持己見的例子比比皆是,寫這篇Blog是為了提醒自己留意討論時的技巧,亦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Continue reading 討論的技巧 @ 1

世界哲學家叢書 – 柏拉圖

作者: 傅佩榮

柏拉圖深受蘇格拉底影響,繼承了蘇氏的哲學思想並加以發展。此書主要以對話錄 Dialogue中的所講述的事件去分析柏拉圖對多個範疇的思想,包括

  • 知識
  • 理型 Theory of Ideas (Greek: Eidos)
  • 靈魂
  • 愛樂斯 (Greek: Eros)
  • 神明
  • 藝術
  • 快樂
  • 教育
  • 政治

當中的理型(Greek: Eidos)就是柏拉圖哲學的中心思想。其實我都未能完全理解書中所有東西,但大概我都可以領略到些少柏拉圖心中理想國 The Republic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