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左膠

陶傑 – 大宗師

李光耀是史詩級的國際政治家,人生歷盡二十世紀的激進和凶險。今日許多人,跟在另一些人的後面,稱頌李光耀治下的「經濟成就」,皆瞎子摸象。首先,他們不敢講新加坡的經濟成就從何而來。

李光耀為什麼「專制」?因為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在南洋,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的主要動力是共產黨。

李光耀是華人世界中最早認識到殖民地獨立,絕不可以由共產黨來支配的第一人。李光耀的「專制」,有強烈的道德原因:如果不「專制」,新加坡在五六十年代,早已赤化。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在冷戰時代,都一樣「專制」,不然,就淪為越南、寮國、赤柬高棉的悲慘命運。

李光耀戰後在劍橋讀經濟。劍橋是凱恩斯左翼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發源地。凱恩斯主張政府干預經濟,李光耀也認同,新加坡的家長式干預型,你認為是「專制」,但源起卻是社會主義的均富主張,李光耀的「專制」,其實很左;他一生堅定的反共,卻又相當的「右」。

李光耀又崇尚資本主義,他不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平等理想,他說過:「我只是厭惡列寧主義的共產暴力。」李光耀是一個理性、冷靜、清晰的人。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大宗師

Advertisement

陶傑 – 馬丁路德金

如果佔中真的是一場深遠的青年城市思想抗爭運動,那麼電影「馬丁路德金」的香港票房至少應該有一千萬。

但是沒有。這就奇怪了。人家「馬丁路德金」的電影編導也在美國向香港的年輕人致敬,不是一度滿城都論述馬丁路德金的「模式」嗎?但是也不奇怪,因為香港是個三分鐘熱度的消費之城。

電影「馬丁路德金」是絕佳的公民教育課。電影只講黑人民權牧師在一九六五年的事。看了這部戲,你就明白為什麼我說,香港左膠那一套抄襲什麼馬丁路德金的絕對行不通。

因為電影明確告訴你:馬丁路德金的抗爭環境,是白人耶教文明的大國。馬丁本身是牧師,跟隨他的黑人,不是伊斯蘭移民,也不是中國土豪貪官及其下一代。馬丁及其黑人,是完全認同美國民主自由憲法精神的美國公民。除了膚色,他們跟美國白人的價值觀和信仰都一樣。

所以馬丁路德金帶頭問:為什麼我們沒有平等的投票權?這一問,就跟美國的白人民眾講道理。

馬丁路德金的美國,至少是一個講道理的白人耶教文明社會。白人文明也講邏輯。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馬丁路德金

陶傑 – 左膠幫你反思

在英國出生的伊斯蘭「聖戰約翰」身份曝光:原來全家二十年前從科威特移民來,一直沒有工作過,住在倫敦市中心價值一百四十萬鎊的大公寓,每月由政府交租。一家領取綜援每年共四萬鎊。英國輿論也顧不得「種族歧視」了,每日郵報嚴正指出這一家人是新移民寄生蟲。

政府資助的人權組織,一個少數族裔的行政人說,「聖戰約翰」本來是個陽光燦爛的大好青年,但在中學時代備受白人主流學生排擠,只能跟幾個伊斯蘭族裔的同學「聚集生活」(Ghettoised),心理受壓抑,才向世界報復的,所以他是受害人。

以左膠這樣的「演繹」,全世界的唐人街,外國的大學從劍橋哈佛到野雞學院,都有「中國學生會」,他們也與白人和世界主流格格不入,聚居說中文,包餃子,在宿舍上網「強國論壇」,這些自我Ghettoised的中國人圈子,必有以斬首為樂的恐怖份子在孕育之中。

西方的左膠,將恐怖份子列為「弱勢族群」,雖然香港有許多崇洋的跟屁精,但當一個「操普通話的中國籍男子」打劫錶店,向一個香港售貨員當胸轟了一鎗,香港的華文傳媒,左一句「冷血兇徒」,右一聲「劫匪」,似又忘記了左膠標榜的人權。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左膠幫你反思

陶傑 – 鬥雞眼

屯門上水滿地大陸水貨客。搶購奶粉年貨,引起年輕人不滿而衝突。

中國熱資湧來。奶粉搶售一空,房地產價格上漲,人來得多,一切都搶貴,引起香港民間怨憤。

這個問題,用左派的「論述」、呼籲「包容」。衝擊大陸水貨客的人,被指為「本土」、「排外」,所以,應該是右派。

但是,什麼是左?什麼是右呢?

大陸水貨客湧來香港,物價和租金,越搶越貴。然後是香港人的居住環境,越住越狹小。然而,根據阿當史密和海耶克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市場的力量是強大的,也很自然,人應該順適市場,不應干預。

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由阿當史密到戴卓爾夫人,是右派的思想,所以,呼籲「包容」水貨客,不抵制大陸消費者和中國熱錢排洪之南來,本來不是所謂左膠的信仰,而是右派。

相反,力主干預市場,認為市場太過自由放任,會造成壟斷的壓榨,正是社會主義的左翼思想。

然而在香港,很奇怪:主張「包容」的左膠,其實都站在市場自由的右翼立場;力主對大陸移民和資金設限、抗拒大陸水貨客這股十四億人的龐大市場力量的所謂「本土派」,被指為「右翼」的,其實都在左的立場。

就像習近平說的:左腳穿了右鞋,右腳穿的都是左鞋,香港不是一個研究學術的城市,什麼叫左,什麼叫右,半世紀以來一直都很糊塗。譬如,所謂「建制派」,為什麼會有從前一九六七年反英殖放炸彈的人?為什麼愛國民族主義份子反而稱為「左仔」?

因為西方國家發明的價值、論述正邪是非,一旦移植來中國人的地方,一定顛倒而混淆的,所以以前有一本香港小說叫做「對倒」。中國人半世紀以來,打倒這個,打倒那個,今天左,明天右,然而又有指鹿為馬的奸詐基因,所以什麼左膠啦,右翼啦,全屬浪費口水,像天生的鬥雞眼,在這種視障世界裏,左的變成右,右變成左,總之一切都對倒。

陶傑
2015-02-13

Reference: 鬥雞眼

陶傑 – 下一站,天國

亞洲有些左膠,跟在洋左的屁股後高叫「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西方的政治正確,正要剷除殖民地的歷史茶漬,譬如英殖時期的孟買,本來叫Bombay,現在要改口叫「蒙拜」Mumbai。殖民地時代的緬甸,應稱Burma,現在順從「當家作主」的緬甸土著政府,改稱Myanmar。

因為據說Bombay和Burma,是英國充滿西方優越感的英譯。政治正確,由推倒殖民譯名霸權、恢復土著本名而爭取平等開始。譬如,如果孟買應該叫Mumbai、緬甸應該叫Myanmar。但一路掃過去,前法國殖民地柬埔寨,一度改稱Kampuchea,但現在又不叫其本名Kampuchea了,原來已經悄悄復辟了舊名稱,還叫Cambodia。

因為Kampuchea是一九七六年赤柬的波爾布特、喬森潘另行制訂的英文名。波爾布特在七十年代,是左膠之神,像伊斯蘭國(ISIS)一樣,波爾布特的赤柬,將曾經法國管治、歌舞昇平的Cambodia,大舉殺戮,改造為用髑髏堆積成山的紅色共產天堂。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下一站,天國

陶傑 – 左膠即內奸

伊斯蘭國斬殺了日本人質,又將約旦機師置籠中燒死。這是野蠻對文明的殘酷挑戰。

黑白分明,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但是左膠有另一種扭曲的邏輯:中東的亂局,是美國製造的,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的源頭,美國的中東石油政策要負責,所以美國才是元兇。

奧巴馬、布殊、克林頓才是「戰犯」,應該去白宮緝兇。如果此一邏輯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拉崛起,因為英法帝國主義掠奪了過多的土地,梵爾賽條約,又對德國過度宰割,對德國不公平,英國和法國才是元兇。帝國主義者邱吉爾和戴高樂,應該為屠猶浩劫而終極負責。

然後左膠又告訴你:對付伊斯蘭國,要以「愛與和平」,只有「愛與和平」,才可以戰勝仇恨。

這種屁話,是左膠之神──六十年代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始創的:「黑暗不可以驅走黑暗,只有光明。仇恨不可以驅走仇恨,愛才可以。」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左膠即內奸

陶傑 – 人命是不平等的

巴黎「查理周刊」屠殺,法國三百五十萬人上街哀悼。有左膠「客觀持平」地質問:與此同時,非洲的尼日利亞,也發生恐襲,死了二千人,為什麼沒有三百五十萬人上街哀悼呢?「雙重標準」,這樣算不算種族歧視呢?

生為左膠,必屬唐氏綜合之智障,這就是一例,但左膠與智障者的分別,是唐氏綜合症的是病人,會安於接受治療,但左膠永遠以為他們應拯救世界。

巴黎的恐襲死者是法國人,血濃於水,恐襲死者是同胞,悼念當然以法國人為優先。非洲的什麼尼日利亞,不是法國的殖民地,早已獨立,也不是法國的藩屬,莫說死了兩千,即使死二十萬,法國人沒有義務要發動三百五十萬公民上街悼念。

外界的人,為哀悼巴黎,當然也遠多於哀悼尼日利亞的恐襲。因為法國是西方文明的大股東之一,二百年來,對人類生活時尚品味,有極大的貢獻。法國人天生是優越的。正如動物界,孔雀受到讚美,而麻雀不會。同樣是禽鳥,孔雀和麻雀,是不平等的。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人命是不平等的

陶傑 – 屠殺爭議

巴黎「查理周報」恐怖份子屠殺,開始湧現「不同觀點」:西方一些知識份子開始「反省」,當創作自由傷害了一些宗教信仰的尊嚴底線,引起「受害」一方的血腥反撲,那麼被殺的這幾個法國漫畫創作人,自己有沒有一點責任?

中國網民和香港親中工會功能組別一名議員也說:法國漫畫家的尖刻諷刺,代表西方「文化霸權」的傲慢,刺激了伊斯蘭恐怖組織,死於槍下,唯其自招,倒是與人無尤。

這一派的觀點很有趣。西方文明社會,總有一些知識份子永遠懷有生為白人的罪疚感。他們認為:即使有一天法國的伊斯蘭恐怖份子在巴黎引爆一口小型核彈,罪疚的一方,也是法國,因為沒有法國當初在北非的殖民主義,也就沒有法屬殖民地獨立後湧進法國並生殖成的六百萬伊斯蘭少數族裔移民人口,新移民即使開始釀成腫瘤,責任的根源在法國。

對於此等西方左膠,你沒有辦法醫治他們這種罪疚感的,直到有一天,一個北非阿拉伯人做了法國皇帝,建立一個法蘭西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改行奴隸制,將法國的白人定為奴隸賤民階級,往他們身上抽鞭子,抽足五百年之後,他們才會痛哭流涕地歡呼解除殖民主義的原罪感。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屠殺爭議

陶傑 – 美國大大

美國電影「刺殺小金」,新力公司說從來沒有畏縮過,只是許多戲院聖誕節不想公映,構成「自我審查」風波。

經總統一提點,全國二百多間戲院公映了。反宣傳之下,反而更旺場。

美國人是無畏的。因為總統羅斯福講過:「唯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美國的「四大自由」,其中之一,是「免於恐懼的自由」

恐懼而自我審查,是天生怯懦的行為。一個民族之所以一無建樹,在世界上交出一張連連失敗的成績表,是因為面臨恐嚇,而集體畏縮。美國是捍衛這個星球的大大。萬一有外星人來襲,或者有隕石向地球飛過來,人類慌成一團的時候,中國副總理汪洋講得很好:中國無法挑戰美國的超強地位,人類瀕危時不會向俄國強人總統普京求救,只會向美國仰望。

當然,美國也不是上帝,但美國有強大的科技,配上良好的信仰──信仰必須良好:人權、自由、慈悲,而不是仇恨──令全球投奔移民美國的科技和創意精英及第三世界的貪官不斷得到提醒:他們尋求托庇於美國,是正確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美國大大

陶傑 – 寄生蟲為什麼受歧視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視、排斥或厭惡。有時出於偏見,有時出於無知,有時因為狹隘,像對性別、性傾向、種族。

但是有的歧視和排斥,是人性的科學。

明珠台的一個紀錄片,講英國一個科學家,異想天開,研究人體裏的寄生蟲。為了了解寄生蟲,他不惜將寄生蟲植養在體內,還吃生豬肉。他發現其他寄生蟲,只會在人的腸胃裏,但生豬肉的寄生蟲卻會鑽進人的腦子。

他還研究了人身上各種虱子,包括陰虱。他發現,寄生蟲與虱子,與人類的寄生關係,可以上溯至一百萬年前,當人剛從猿人進化過來。

猿人全身是毛,活在原始蠻荒,那時身上就有虱子,體內就有寄生蟲了。一百萬年之前,古人類祖先不以蟲虱為苦,但是在進化的過程裏,到了某一階段,人類開始注視這些蟲子虱子,忽然發現這類生物的外貌醜陋恐怖不堪,極為令人惡心。

當人類發現蟲虱的賣相恐怖惡心之際,就是人類對美感最早產生了觀念,人第一次發現,世界萬物,有美醜之分。美好的事物令人感到祥和而歡欣,而醜惡令人覺得可怖而排斥。

由這時開始,人類懂得排斥寄生蟲和毛虱。因為此一意識的誕生,人類開始產生群居而清潔衛生的要求。這是人類進化的重要一大步。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寄生蟲為什麼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