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慧嫻
這就是香港的未來…
香港人生活上的所有東西都離不開各大地產商,樓、電訊、交通工具、電力、能源,各大地產霸權的利爪已伸展到港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無一幸免,政府卻無視民生問題,繼續附和地產霸權。
作者憑著過往在地產行業的工作經驗同一顆社會公義的良心,道出幾十年來地產商如何壟斷社會資源,厄殺社會的多元發展。
香港社會,官商勾結,貧富只會更趨懸殊,我看不到有那股力量能改變現狀…
香港人…
繼續努力同和諧算吧!
每當有關香港政制改革的新聞傳入大陸,就總會有人在網上留言,說「香港人怎麼以前不向英國爭取民主,現在回歸了才來爭民主呢」。每次看到這種言論,我都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首先,它的前提是錯的。香港人的民主運動成形於上世紀80年代;早在英殖民末期,今天香港檯面上的「民主派」就已經是當時十分活躍的政治人物了。所以說出這種話的大陸網民恐怕不太瞭解香港。其次,這句話把重點放在了向誰爭取民主這個問題上面,而非爭取民主本身;似乎民主運動本身沒有內在的道德價值,是非對錯全看你是在向什麼人爭取民主。向英國人要民主就對,跟自己人計較就是居心不良,這難道不是一種價值的移位和錯置嗎?
Continue reading 梁文道 – 香港政改再思考
復建居屋與否、是否擴大興建公屋、是否設立公屋流轉制度甚至高級租住公屋、是否資助市民置業、是否長期補貼地租,不只是經濟學的單一問題,更是政治經濟學的通盤考慮,可以奠定香港統治格局。是否殺雞取卵,哀鴻遍地,是否長治久安,歌舞昇平,端賴乎此。
港英的社會改造方略
羅湖邊界是硬邊界,此乃一國兩制之源,也是香港政治經濟學的第一原則。一九五○年,羅湖關禁,共產中國不容許香港人口自由往返大陸,羅湖的邊界不再是軟邊界,而是硬邊界,貧窮人口、戰亂流民都不能輸送大陸,而要港府自己處理。此刻港英正式擴大政府,積極統治香港。
Continue reading 陳雲 – 兩種租值,分隔香港兩個世界
為什麼80後會鼓燥,會無奈?
十年前,告訴我們只有進大學才有好日子過的,是你們,
今天,說大學生沒有經驗沒有視野沒有議價能力的,也是你們;
十年前,硬銷母語教學,說什麼更易明白,四處賣廣告的,然後送子女過埠的,是你們,
今天,母語教學終於要下馬,送了我們去做白老鼠,然後說年青人英文水平下降的,也是你們;
Continue reading 全部80後年青人也是無恥政權的犧牲品
闊佬掠水,窮人埋單。為什麼要反對興建高鐵?因為這是一條戇居的鐵路,是一條蠢鐵。高鐵由全香港人付款興建和養護,掠水刮龍的卻是地產商和建築商,一群盤踞立法會功能組別的闊佬。高鐵的唯一功用,是幫助推高西九龍沿線的地價,使地產商大刮一筆,而且順便用「地底毒龍鑽」的方式,在不告知業主和居民之下,撼動地基,令九龍沿線的舊區變成危樓,「打死狗講價」,便利強迫收購舊區重建,起樓發財。興建高鐵的工程造價高昂,可以帶挈建築商發一筆大財,還在其次矣。
Continue reading 陳雲 – 反高鐵,保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