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班子的新聞資訊專員「白宮發言人」,與香港學者爆發罵戰。因為學者質疑梁班子為何跟隨大陸,選擇九月三日「抗戰勝利日」放假。
發言人在日本的北海道,旅行疏扶,卻批判學者「罔顧父執輩在日本鐵蹄下的感受,數典忘祖」,引起網民恥笑。
但凡你一聽見中國人開口罵另一個疑似中國人「數典忘祖」、而且還牽扯進日本的時候,經驗告訴你,必定又有笑話爆發了。
因為中國人在日本面前,不管有沒有忘記什麼「父執輩在日本鐵蹄下」的「感受」是苦是樂,以「愛祖國、用國貨」、「不忘日本侵略、抵制日貨」的一連串喊過許多遍的愛國口號來驗證:「數典忘祖」是每一位炎黃子孫必然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九月三日 →
聖誕新年,香港中產品味人士紛紛去日本渡假。最難逢安倍經濟學初步成功,日圓貶值,日本價廉物美,一切享受都超值。
雖然民意調查,八成日本民眾對中國人反感,但日本人比較喜歡香港人。只要去到,行為自重,首先禁喧嘩,不要見甚麼都亢奮,將聲浪降低再降低,你就是文明的世界公民。
日圓貶值,當然,中國人也會蜂擁去消費的。南京反日「國祭」,畫面裏的人一排排穿黑衣,表情若咬牙切齒,十分仇日,但是今年中國遊客去日本,暴增八成。
日圓一便宜,日本藥品、牛奶、杯麵,益力多,奶粉,棉花棒,日常生活一切說得出來的物件,都將成為中國消費客搶購目標。去日本瘋狂購物,把日本都用錢買光了,才是洗雪國恥呀。
日本應付一海之隔、比當年殺進南京城的酒井隆部隊更如狼似虎的中國購物大軍,可以參學香港的「上水經驗」──中國的大媽大叔團,來自山西四川,對日本的文化沒有興趣,只是來購物的。香港新界的上水,就方便許多中國客一天來回,拖皮箱掃了貨回去。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日本上水 →
中國人的思維裏沒有邏輯學這回事,因為邏輯是希臘的西方文化。
有一位香港朋友L最近去日本旅行,出於對新聞和社會的好奇,他去了東京的靖國神社,並且在靖國神社的殿前拍照,以誌曾到此一遊。我問他:「你會不會將這張照片上載大陸的微博?」L答:「我不敢,因會引來中國的愛國五毛圍剿,說我學安倍一樣參拜靖國神社,罵我是漢奸。」
我笑嘻嘻說:「但是你去靖國神社,只是參觀,你沒有『參拜』的動機,也無此資格。你只是去考察,甚至你可以遷就大陸五毛,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是深入敵後,偵察形勢。」L答:「中國人不會相信。」
我答:「但你去一個地方,帶一種什麼心情和動機,只有你一個人知道。你說去考察,就是考察,你有用iPhone到處拍照的習慣,因此也拍照以誌此一考察之旅,是很客觀,中立,超然的行為,你沒有犯謀殺案,因此不須陪審團,你的動機,為什麼要由別人來判斷?」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邏輯訓練 →
六月大熱天,最好是看日本片消暑。「永遠的0」和「東京小屋」,背景都是東亞太平洋戰爭。
「永遠的0」主角是神風特攻隊。這個問題,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成敗是非,會有一點爭議,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看過了,覺得很好,而且大力推薦。
電影講一個前神風特攻隊戰士的外孫,找尋外公以前的身世。外公雖然是神風隊長,但是很奇怪,神風應該視死如歸,從倖存的戰士老來的記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當神風隊員個個認為為了愛國,應該捨棄生命,這位隊長卻宣揚:活下來更重要。
外公到底是懦夫還是英雄?年輕人到處尋訪,從不同的同袍老來憶述之中,拼湊真相,後來發現離奇的內幕。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影中俠聖 →
日本首相安倍出席俄國冬季奧運開幕禮,順道會見普京,普京牽着兩年前安倍贈送的一隻日本柴犬來迎客。安倍摸摸柴犬的頭,說:小狗好乖。普京說,偶爾也會咬人。
兩位領袖,話中有話,是高手過招,安倍向俄國送狗,是因為知道普京喜歡狗。日本柴犬忠誠,也有獨立的意志,跟北極犬,即所謂Huskies一樣,不太容易養。安倍將狗送給愛狗的國家領袖,狗不會送錯去北京或首爾,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吃狗肉。像清末英女皇送給李鴻章的一隻哈叭狗,英國人再探望時,李鴻章道謝,說「那隻狗味道很好」。
國際往來,對於他國的民族文化,要有很深的了解。島國日本在這方面的情報研究做足,尤其對於一海之隔的中國。
日本十九世紀末有一個學者高桑駒吉,曾著有「支那文化史」,講述中國唐宋兩代的文化差異。唐宋的文學,因兩代風氣不同,唐朝氣象渾厚,宋朝氣質偏狹,以詩歌來比較,高桑駒吉認為:唐人以詩歌抒達其「情」,宋詩以議論發揮其「智」。唐朝的詩人,以杜甫李白為首,都屬於在政治上不得意的人,覺得懷才不遇,唐詩偏向「啼饑號寒,長歌當哭」。但是宋詩不同,王安石、寇準、辛棄疾,甚至蘇東坡,都深得宋朝趙姓皇帝的重用,日子過得富裕,知識份子得志於廟堂,於是有雍容勝利的風度。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日本人看文化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