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娘子逝世,香港網絡展開辯論,追究戴卓爾夫人當年交還香港的責任。
戴夫人不想交回香港,但怡和匯豐一直迫英國解決租約。本來,中國一貫立場,從毛周開始,就是「香港前途問題由中英雙方談判解決,談判之前,維持現狀」。這句話有兩點意思:一是毛主席周總理無意與英國開戰,二是「維持現狀」符合中共利益。維持多久?中方那時講得很白:一是「長期利用,充份打算」,二是「不承認三個不平等條約」。
意思明顯不過:你英國不主動提租約,我就不會收回,一九九七年也不會。英國人講「契約精神」,但跟中國交往,必須遷就中國國情文化。面子攸關,叫你別把那層薄薄的紙戳破,你就要規矩些,大家裝作不知,千萬不要攪局。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歷史的懲罰 →
香港大角嘴一幢舊大廈要收購拆卸「重建」,只剩一名地舖業主不肯接受賠償價,他「獅子大開口」,行政會議的張震遠叫這個人「顧全大局」,香港的華文輿論,紛紛加入鬥爭聲討,結果出現「聖誕奇蹟」,業主屈服。
這宗新聞,充滿中國特色。首先,不肯接受協議的業主,先會被他周圍的中國人「定性」為「獅子大開口」,也就是說,你不肯搬,因為嫌錢不夠。
但是在「西方先進國家」,保障私人財產,一個人不接受「集體協議」的收購價,可能有其他理由。我可能捨不得這座舊居,因為這是四十年前我遇上初戀情人的地方;也可能是我眷戀窗外的那片街景,在英文裏,「眷戀」比價格更重要,叫做Sentimental Value。
中國人社會不承認Sentimental Value,你不肯搬,一定是嫌錢不夠。平心而論,那個業主,十之八九可能真的為了錢,所以,一個人的自私,妨礙了九十九個人「發達」收現鈔,那九十九個,即刻「XX聲」,發起公審,自私的那個人,即成為過街老鼠。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不就是共業? →
「福島核電站持續失控 注水降溫無效」(雅虎)
「菅直人預警:東日本全毀」(星島)「核爆一觸即發 全球告急」(蘋果)
這些新聞標題,我看大家看起來也定豪不陌生。
福島核電廠,快要爆了。對,它快要爆了。
對,它很危急,很危急,很危急,很危急。
是的,全球告急了,日本全毀,注水完全無效了。
唔… 這些大字標題,打從上星期初地震完了不久,就經已出現,直到一星期後的今天,標題沒多大分別。
但我看來,核電廠沒有所謂的「核爆」,注水並非「無效」,且未見得「全球告急」,更沒所謂的「日本全毀」。
這幾天以來,世界各地的媒體都迫切地跟進日本核危機的事態發展。CNN和BBC兩大歐美傳媒亦不斷在網上更新最新狀況;不過有趣的是,近來BBC和CNN所用的新聞標題,與香港傳媒完全不同,即使日本傳媒NHK也未見用上「東北の地区全恐慌」之類的字眼。 Continue reading 香港傳媒,你們在幹啥? →
作者: 潘慧嫻
這就是香港的未來…
香港人生活上的所有東西都離不開各大地產商,樓、電訊、交通工具、電力、能源,各大地產霸權的利爪已伸展到港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無一幸免,政府卻無視民生問題,繼續附和地產霸權。
作者憑著過往在地產行業的工作經驗同一顆社會公義的良心,道出幾十年來地產商如何壟斷社會資源,厄殺社會的多元發展。
香港社會,官商勾結,貧富只會更趨懸殊,我看不到有那股力量能改變現狀…
香港人…
繼續努力同和諧算吧!

評論員之死 陳雲 曾志豪
年半前陳雲跑上《非常人語》,建議香港徵收物業空置稅, 免地產商囤積吉樓,還說有錢佬恨這政策入骨,誰說誰就死,連最激的議員也不敢提。可惜記者目光狹窄,當時專心寫他嫖妓,遺漏了這點。
近來他在《信報》撰寫評論,重提物業空置稅,又叫李家誠實商人下地獄,果然專欄即時死亡,「我知道冒險,有些老人家 好唔老黎, 捐咁多錢只為下世不用受苦,你叫佢落地獄?」四十八歲的陳雲說。
同是評論員,陳雲已死,曾志豪半死,他與吳志森主持的《頭條新聞》疑因過激,醞釀換人已久,終於續約三個月吊命,卅二歲的他說:「香港人好善忘,如果到時要郁我哋,可以好合情合理地郁。」 Continue reading 非常人語 – 評論員之死 →
踏入政壇,要知道終局何在,始可履險如夷,保存精銳,為社稷與黨人謀幸福,必要時自己抽身而出,這是從政的道義與智慧。撰寫政治評論,也要有道義責任和行事策略。要知道事態之終局何在,始可以採取觀點分析和部署言論攻勢,影響人心、改善施政或力挽狂瀾。政治評論是將自己的道義立場和歷史判斷押下的,玩忽不得。撰寫時事評論,倒是輕鬆一些,以事論事,明辨是非即可。評錯了,論歪了,有其他同行矯正,沒什麽大不了。時事評論並非我的謀生門路,我寫的是政治評論,即使是評論時事,也用政治評論的心態寫。故此,任何一篇(包括這一篇),都要發揮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極致,隨時預計被老總叫停,隨時準備被許多讀者冷待。 Continue reading 陳雲 – 評論之終局 →
由地產商和政府建構的香港「地產霸權」幽靈作祟,使港人深受其害,尤其交易過程弄虛作假,違反公平原則,也扭曲市場。這霸權之手甚至伸進媒體,因為地產廣告是香港媒體收入的重要來源,導致媒體出現寒蟬效應。地產霸權源於香港政府的最大收入來源是賣地及房地產稅收,因此房屋政策偏向大地產商利益。香港的地產炒賣模式,近年更延伸至中國大陸。但地產霸權已開始引起港人反擊。
廣告上寫著八十八樓?不是真的!原來只是三十三樓,發展商說要跳過「不吉利」的樓層數字,像以「四」、「五」、「七」字開頭的樓層;公開說每一平方呎售價七萬一千港元(約九千一百美元,相當於一平米約九萬八千美元,一坪約三十二萬美元)。被質問是否捏造;賣出了二十四個單位?被懷疑是虛假交易,因為當中二十個單位「撻訂(犧牲訂金,買方簽了臨時賣買合約後,卻決定不買)」!恆基地產集團在銷售豪宅「天匯」的過程中,被指涉及虛假交易和提供誤導資料,被證監會及警方調查,引起轟動。
多年來,房地產霸權的幽靈在香港上空徘徊,巨型房地產商強大的資本,結合政府偏重商界的保護政策,包括默許一些弄虛作假的銷售手段,來欺騙消費者,使香港的房地產買賣往往成為不公平、不道德的交易。
同時,特區政府袒護房地產商政策的背後,又是政府管治思維因循的表現,因為每一年,攸關土地買賣及樓宇交易等的收入,佔了政府總收入的最高比例,等於另類稅收。
在官商利潤互生互長的結構裏,香港普羅百姓就只有捱貴租、買貴樓,甚至將「居住」這個人類基本需要,看作是炒賣的一部分,搭上了地產霸權這艘大船。 Continue reading 謝曉陽 – 地產霸權操控香港延伸至大陸港人大反擊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