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檔案解密,顯示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當年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批示如果中國違約,英國會以「最強烈的態度提出交涉抗議」。
交涉和抗議,在強權的世界,只是徒勞。北韓多次襲擊南韓,爆炸客機、暗殺官員,還綁架日本人,美國譴責過,日韓也抗議交涉過,北韓的國家行為並無改變。
條約協議,信用為先,但信用、榮譽,是西方文明的價值觀,極權殊不適用。中國主辦北京奥運之前,也答應過開放新聞資訊。蘇聯和納粹德國,蘇聯和日本,也簽過「互不侵犯協定」,也都翻臉撕毀了協定。
戴卓爾夫人是世界大戰的過來人,曾經納粹興亡,自然也很了解共產黨,她不是不知道。唯英國管治香港一百五十年,以香港向中國示範了什麼叫做法治和理性的文明,英國對得起中國有餘。西方與遠東非親非故,英國殖民主義並無義務永遠做慣於自相殘殺的中國人的教師與示範單位。合法的土地租約期滿,不論中國想不想續約,英國都應該撤退。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終究無欠 →
一九四一年,中國抗日戰爭已值艱苦年代,香港新亞書院的唐君毅,那一年才三十出頭,遇到一位智者歐陽竟無。
歐陽竟無是江西人,清同治年出生,精通佛學,是中國哲學家熊十力的老師。他本名歐陽鏡湖,在中國開設佛學院,主辦佛教雜誌「內學」──「內」的意思,是內心的修煉。日軍侵略,他將學校由南京搬去四川,名「支那內學院」,精研印度佛教傳統、梵文,編印大藏經。
歐陽竟無是唐君毅父親的老師,在中國倫理裏,是太師輩份。這一年,歐陽竟無已經七十歲,戰事危急,遇到了逃難來四川的唐君毅。唐先生後來記述:
「他要我住在支那內學院,長為其弟子,並為我安排生活。我當時不肯。他於是大怒,但在怒氣中,忽然聲帶悲惻,說:『我七十年來,黃泉道上,獨來獨往,只是想多有幾個路上同行的人。』我聽了『黃泉道上,獨來獨往』八字,便不覺深心感動,俯身下拜。歐陽先生亦下拜。」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送別 →
全世界的政治,都不講道理,由強權隨意改變法規。跟強權講「理性」,甚或講法律條文,或者法律條文應該如何解釋,你是傻瓜。
台灣的服務貿易協議,馬英九堅持要跟中國簽。台灣民眾要求馬小九不要粗疏,魔鬼在細節裏,小心被賣掉,不要急,請逐條與每個行業諮詢一下利害,詳加審議。但是馬小九不敢,因為他是全民直選出來的「馬總統」。於是一個你不講道理的問題,先變成我蓄意違法的問題,再轉化為政治問題。台灣和歐美跟中國經濟貿易,不要以為只是談生意,不,在中國眼中,一切皆是政治。在中國眼裏,我有十四億人口的全球最大巿場,你跟我貿易,我既讓你賺錢,為什麼我不同時在你身上榨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就像香港精打細算的師奶,有兩家超巿在前,價格一樣,我為什麼不跟其中一家說:你想我來買兩包米?可以,除非你送我一斤菜。
這家超巿為了搶生意,答應了。於是這個師奶又對另一家說:那家答應我,我買兩包米,他送我一斤菜;現在,我可以不理他,我決定長期光顧你,只要你除了送一斤菜,也送給我半打廁紙。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大小通要 →
假設某天你在路旁看見三個小孩在爭執,為的是一支竹製的笛子應該屬於誰。你為了調解紛爭,於是要求每人說出笛子應該屬於他(她)的理由。
- 第一個小孩說:因為在三人之中,只有她懂得吹奏笛子,所以笛子若給了她,她既可自娛也可為很多人帶來個歡樂。
- 第二個小孩指著第一個說:她家境十分富有,玩具多得不可勝數。相反,他家境貧困什麼玩具也沒有,即使他暫時不懂吹笛,但笛子若是給了他,會為他帶來很大的歡樂。
- 最後,第三個小孩說:「我不懂吹笛,家境也不貧困,但這支笛子是我製造的。」
好了,聽罷這三個理由,你認為笛子應該屬於誰?
Continue reading 李偉才 – 正義的理念 →
梁班子又爆出「張震遠事件」,特區香港的「行政會議」,十六年來,由「中國人當家作主」,砸毀得七七八八,今日成為笑話集中營。
正如特區的「大紫荊勳章」是抄襲自英國人的皇室授勳制,「行政會議」也是全盤模仿英國殖民地的行政局。但是無一例外,種種抄襲仿模英國人的中國式山寨版,正如成龍大哥說的:「中國製造的電視機會爆炸」,都無不例外地以失敗告終。
英國殖民地的行政局,是很莊嚴的管治高層。「港督會同行政局」,由於「港督」在先,行政局多半是從殖民地的土著中選拔開化了的精英來昇任,因此英國人對於土著的選拔,打醒十二分精神。
徹查三代基因,了解半生品格,英國人絕對不會選錯半個爛果子,以免「港督」這塊名牌被你連累,因為港督直屬英女皇。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歷史文化 →
倪匡回港幾年,粉絲比以前更多了。大家愛他快人快語,我們都想像倪老先生一樣,不論是談創作談政治批評政府,全部百無禁忌。年前受施仁毅之邀,掛名「香港小說會名譽會長」,推動香港創作。今年書展申請得來145萬,辦「香港小說跨媒體創作大獎」,鼓勵創作。這個下午,我們由小說創作,談到香港前景。
記者:何兆彬
攝影:楊錦文
蘋:蘋果
倪:倪匡
施:施仁毅
小說只分兩種
蘋:倪生認為在香港搞創作,仍然有得搞吧?
倪:一定有得搞,在大陸都有,那在香港更加有得搞了。頂多你無地方發表啫,哈哈!
Continue reading 倪匡 – 一個劇本換層樓 →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峇里島是印尼群島一萬七千多個島嶼中的其中一個小島,是著名的衝浪勝地,除此之外,峇里島亦擁有相當濃厚的歷史與文化,島上不乏歷史悠久的廟宇與王宮。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有南島語族(Austronesian)在峇里島生活,根據Wikipedia這些南島語族是從台灣遷移到東南亞一帶。南島語族所覆蓋的地方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南至紐西蘭(New Zealand),東至夏威夷(Hawaii)。
峇里島的文化一直受印度與中國的影響,特別是印度教(Hindu),大約由九世紀便有文字紀錄印度商人將印度教傳入印尼群島。所以現在島民有超過成九成人都信奉印度教,有半成是回教徒,其餘的還有天主教和佛教。
Continue reading 2011 – Bali Journey Review @ 1 →
以下這段話,記在我的筆記本上好多年了,沒有記下是誰說的,好像是印度一位宗教大師吧,它一直是我寫作、處事的座右銘:
如果一個人想讓別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就不配稱為大師;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如果一個人相信他掌握了真理,他就是準備說謊;想勸說他人改信自己宗教的人,他就是還沒有了解宗教的真諦。 Continue reading 李怡 – 我的座右銘 →
Dream BIG and go for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