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包玉剛

陶傑 – 車毀人亡

特區十六年,越混下去,越令人覺得英治之優越。

人家從來不必普選,香港市民管得服服貼貼。總督每一任空降,來到香港,不必有朋友,沒有人情關係網。

由邵逸夫、包玉剛,到小廠家和餐廳東主,英國人給你在歐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開拓市場,只要你苦幹,做生意的環境一定合理公正,商家沒有一個對英國人的政府有怨言。

除了香港的左派,「文革」時奉命暴動了一陣──其實他們心裏也眷戀着這片沒有赤化的安樂鄉──香港歌舞昇平,即使遇上國際的石油危機、環球衰退,英女皇的徽像,是誠信的品牌,跟着港督會同行政局,人人悅服。

只有大陸不斷給香港添煩加負擔,英國人無負於這個遠東的小島。譬如,香港滿山滿坑的木屋,是一九四九年之後才湧現的──大陸赤化,急湧來一百萬難民;一九六二年,大饑荒又翻山湧過來幾十萬。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車毀人亡

Advertisement

陶傑 – 仇富新識

香港和中國大陸流行「仇富」

仇富問題,需要一點理論。方今之仇富,不是要搞社會主義,與當年列寧共產仇恨工業資本家不同。

首先要定義一個「富」字。昨天的富,因世界尚在工業時代,美國的福特、卡耐基,中華民國的榮德生、包玉剛,皆是用一雙手幹出來,一雙腿跑回來,前半生一件汗衫,一雙舊鞋,把機器、汽車、輪船,辛苦的打賺而得。

那樣的富,美國沒有事,一直都鼓勵,在遠東,偏偏要煽動農民鬥地主的愚昧之仇,三千年的文化,就此毀滅,七八億人口,還原為思想的癡呆。

但是今日之「仇富」,要問一句,「富」從何來? Continue reading 陶傑 – 仇富新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