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極致 – 鄉愿

剛剛聽了陶傑、鮑偉聰、健吾的一集光明頂,內容關於中大擺放民主女神像一事,當中講到「鄉愿」一詞。


什麼是「鄉愿」孔子為什麼討厭「鄉愿」
 

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仁智雙彰、文質彬彬的君子人格。具體而言就是能做到中庸,做到仁與禮的統一,即既能堅持仁義的原則,又能與周圍的世界和諧相處。然而有一種人,他們八面玲瓏,四處迎合,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看起來和別人關係融洽,一片和諧,其實沒有一貫的原則。孔子把這種人稱為「鄉愿」,也就是偽君子,並認為他們是「德之賊」,是賊害道德的人。
 

孔子為什麼這麼討厭「鄉愿」呢?就是因為這種人是貌似中庸,實則與中庸的精神背道而馳;這種以假亂真的行為,會造成人們對中庸的錯誤理解,損害真實的德性。關於這一點,孟子作了清楚的說明。萬章孟子「什麼樣的人可以叫作鄉愿呢?」孟子說:「這種人會批評狂放之人說:『為什麼這樣志氣高大呢?實在是言語和行為不能相照應,行為也不能和言語相照應,就只說古人呀,古人呀。』他們會批評狷介之士說:『為什麼這樣落落寡合呢?生在這個世界上,為這個世界做事,只要過得去就行了。』八面玲瓏,四方討好的人就是鄉愿(好好先生)。」
 

萬章又問:「全鄉的人都說他是老好人,他也到處表現出一個老好人的樣子,孔子竟說他是賊害道德的人,為什麼呢?」孟子回答說:「這種人,要指摘他,卻又指不出什麼大錯誤來;要責罵他,卻又無可責罵的,他只是同流合汙,為人好像忠誠老實,行為好像方正清潔,大家也都喜歡他,他自己也以為正確,但是與堯舜之道完全違背,所以孔子說他是賊害道德的人。孔子說過,厭惡那種外貌相似內容全非的東西:厭惡狗尾草,因為怕它把禾苗弄亂了;厭惡不正當的才智,因為怕它把義弄亂了;厭惡誇誇其談,因為怕它把信實弄亂了;厭惡鄭國的樂曲,因為怕它把雅樂弄亂了;厭惡好好先生,因為怕它把道德弄亂了。」孟子的這些話,詳細地說明了孔子為什麼討厭鄉愿的原因。
 

彭耀光

Reference: 最想問孔子老師的101個問題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